怪力小说

怪力小说>东莱太史慈碧水龙吟的背景故事 > 第5章(第1页)

第5章(第1页)

故此此句一如耳中,刘繇立刻被其深刻的含义,优美的语言,对仗的格式,独特的韵律所吸引,对年纪轻轻的太史慈刮目相看。

要知刘繇此次救助黄县本就有一小部分原因为太史慈而来。

对他来说,得到太史慈正是扩大自己在刘氏宗族中影响力的手段。

刘繇年十九时,其从父韪为贼所劫质。繇篡取以归,因此显名于当时。举孝廉,为郎中,除下邑长。后来当时郡守以贵戚托之,因为不愿意行舞弊之事,遂弃官去。不过却被青州刺史龚景所看重,于是辟部济南。

可即便是这样,刘繇一直都有一种压抑感。

一直以来,自己在族中的影响力都不如自己的哥哥刘岱,即便是&ldo;举孝廉&rdo;自己也要比刘岱晚上一年。

今次围剿黄巾,兄弟两人奉这一代刘氏宗族的家主、两人的父亲、前山阳太守刘方的命令同时在东莱郡出兵,刘岱走东南,自己击西北,正是给刘氏宗族的领导层一个选择下一代家主的机会。刘繇岂能不重视?

太史慈的勇武他是知道的,在刘繇任职于青州时,早闻得黄县太史家有异子名为太史慈,少年英雄,于是拜访太史慈家,立时被太史慈小小年纪却锋芒毕露的英雄气概所吸引,于是由他引见到东莱郡任奏曹吏,这还是因为太史慈出身贫寒并非世家子弟所致。

当时的太史慈对刘繇当真是感激非常,因为在那个时代,人才的任用并非如同后世自隋唐开始的科举考试制度,而是需要有人推荐才能任官的&ldo;察举&rdo;和&ldo;征辟&rdo;的制度。

在名义上,被察举和征辟的人,必须有&ldo;高才重名&rdo;,为乡党舆论所推崇。所以,为了争取被察举和征辟,当时的士大夫颇注意修饰自己的品行,以激扬声名,抬高身价。有的人更是矫情造作,沽名钓誉,以便博取高官厚禄。在察举和征辟时,贿赂请托,特权横行,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ldo;选举乖实&rdo;的状况,甚至连最高统治者也不得不承认。汉明帝刚即位就说:&ldo;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rdo;(《后汉书≈8226;明帝纪》)

就是在这种腐朽的选举制度下,豪强地主盘根错节地控制着各级政权部门,封建的等级关系日益凝固化,一批&ldo;世代为官&rdo;的豪门阀阅、&ldo;儒学世家&rdo;开始形成。如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这些世家大族,以后就发展成为门阀士族。

因此,一般的平民子弟是很少有机会的,当时所谓的贤才大都是从世家的子弟中选出。这种情况越到后来演变得越厉害,到了两晋南北朝的时候这种门第偏见发展到了顶峰,士族排斥一切其他阶层的人,就连通婚也只能限制在士族间。

于是无数寒门的贤才郁郁不得志,空有满腹的才华而无用武之地,只能抱憾终生。相比较而言,科举考试就算有千般缺点,但在选拔人才上还是优于&ldo;察举&rdo;和&ldo;征辟&rdo;制度的,因为它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使得寒门子弟也能脱颖而出。尽管明清时代的八股取士扼杀了无数人才,但在唐宋时代还是为我华夏选拔了一大批人才的。

故此,太史慈当时的感恩之心自是可以理解。在刘繇看来那时的太史慈已经算是自己人了,此次只不过是略施小惠而已,以太史慈之孝,这收复太史慈还不是手到擒来?

只是,刘繇还是刘繇,太史慈已非是当日的太史慈了。

只不过刘繇内心中此时并未把太史慈当成不可或缺的人物,刘繇此次在黄县驻扎军队裹步不前实是另有目的,毕竟他与刘岱的争权夺利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在这乱世中正是扩充实力的大好良机,一步走错可就前功尽弃了。

一旁的张英又哪里知道自己主子的心事,粗声道:&ldo;主上,此战我刘氏宗族的子弟死一百二十六人,伤三百三十四人,歼敌过万。黄县本身的守卫军已损失惨重。&rdo;

刘繇闻听此言双目一亮,心中暗喜,点头道:&ldo;死者厚葬,伤者重赏,有功者另行赏赐。&rdo;

&ldo;属下明白,&rdo;张英恭声道,又一迟疑,道:&ldo;主上,属下有一事不明,憋在心中不吐不快。&rdo;

刘繇目光炯炯,扫了张英一眼,微微一笑道:&ldo;阿英,你想说的话我都知道。你是想问我为了一个太史慈值得这么兴师动众吗?还想问此时为何不乘胜追击,停滞多时?&rdo;

&ldo;属下无知,请主上以开茅塞。&rdo;张英沉声道。

&ldo;单单是一个太史慈,哪还用动这么大的干戈?阿英,虽然你作战勇猛,舍生忘死,战场上也算灵活机变,可惜却看不清这天下的走向。自然就无法明白我今日的所作所为。&rdo;

刘繇望着远方,&ldo;你可知道,黄巾军这一场大乱一起,我大汉的江山亦会处于风雨飘摇中。&rdo;

张英一惊,旋又摇头道:&ldo;主上,阿英虽非将才,但今日一战就已发觉黄巾匪徒不过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根本不足以威胁到我大汉江山。何不趁势扫平我东莱西北六县的黄巾匪徒。&rdo;

&ldo;呵呵,阿英,我来问你,你说黄巾军不过是乌合之众,只是因为今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想必他们定然没有什么出色的行动策略和行军方案,可是为什么在他们叛乱前,各地的官府就毫无察觉和反应呢?难道天下的官吏都像这黄县的县令一般无能吗?单就我们牟平来看,又岂会察觉不到黄巾匪徒的异动?否则我家老爷子放着好好的山阳太守不当,回到家中赋闲干什么?&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