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里长和甲长们竟然还能忍?}
{不然怎么办?这可是封建王朝的皇帝,他想让你出钱你敢不出吗?不会是活得不耐烦了吧?}
{供养宗室如养猪,官员都是大贪官,最后的受害者出现了!
明朝的大冤种——大明子民!
!
撒花。jpg}
【所以才说这套制度最让朱元璋满意呢,皇帝对民间的掌控力提高了,管理成本还降低了,朱元璋的妄想,成为了现实。
】
【这么一来,百姓们就多出了赋税之外的其他负担,而这项制度的缺陷,还不止于此。
】
【制作黄册的纸张需要特制,因为黄册需要存放很久,所以防蛀和结实,是对黄册纸张的必要要求。
】
【为了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制作黄册需要用到最厚实洁白的绵纸,做好之后,需要用结实的棉线搓成棉索进行装订。
】
【绵纸也不是普通的绵纸,为了防虫蛀,制作的时候要加入花椒、明矾等原材料,普通的造纸处,也是做不出来的。
】
【所以这种特制的绵纸,只有官府指定的纸铺中才有售卖,这就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垄断。
】
【我们都知道产品垄断的可怕之处,这意味着,不管这种产品的成本有多少,商家都可以随便提高价格以获取暴利。
】
【制作黄册是皇帝的要求,百姓们必须要做,特制绵纸成为了明朝的一种必需品,卖棉纸的商家们漫天要价,以至于一里的黄册,就需要至少二两银子,一个县的黄册,制作成本竟然高达上千金!
!
】
【这些全部都被百姓们分摊了。
】
【当然,老朱的洪武年间,制作黄册的成本还没有这么离谱,但还是那句话,政策还是要长久来看,明朝中期的时候,差不多就是这个价格了。
】
【因为没有俸禄,还需要干活,里长们当然也不愿意自己吃这个哑巴亏,所以借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就成为了里长们的收入来源。
】
【老朱的本意其实还是挺好的,黄册不仅可以让皇帝知晓百姓们的财产,还能根据每十年一次的调查调整赋税,解决赋役不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