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未透,秦岭深处的雾气在松林间缓缓流动。江口小镇的屋檐上凝结着昨夜的露水,偶尔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靖九盘坐在溪畔的一块磐石上,道袍垂落,背后的葫芦里盛着新酿的松针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四位弟子依次盘坐,晨风拂过,松涛阵阵,似天地在低语。
"今日讲《道德经》第十八章。"靖九的声音如古井无波,却又似含万千星河。他展开竹简,指尖轻抚过斑驳的字迹,目光深邃。
"大道废,有仁义——"他微微抬眼,看向众人,"大道荒废之后,才需要标榜仁义。"
尉空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晨光:"师父,这是否意味着,真正的德性不需要刻意宣扬?"
靖九颔首:"譬如山中清泉,本自洁净,何须标榜?唯有当水源污浊时,人们才会强调净水二字。"
尉烈眉头紧锁:"可若无人提倡仁义,世人岂不更加肆无忌惮?"
靖九指向溪水:"你看这溪流,可曾需要仁义二字约束?鱼游浅底,鸟栖枝头,各得其所。只有当自然之道被破坏,才需要人为的规范。"
尉能眸光微动:"所以,真正的德性,应当如呼吸般自然?"
靖九点头:"正是。刻意标榜的仁义,往往已是大道衰微的征兆。"
"智慧出,有大伪——"靖九的声音低沉,"智巧出现之后,就有了严重的虚伪。"
尉净眨了眨眼:"聪明不好吗?"
靖九轻叹:"聪明本无错,但世人常以智巧谋私利。譬如商人以次充好,政客玩弄权术,皆是智慧催生的虚伪。"
尉空若有所思:"所以老子反对的并非智慧本身,而是被扭曲的智巧?"
靖九微笑:"不错。真正的智慧应当如日月,普照万物而不自矜。"
"六亲不和,有孝慈——"靖九的目光扫过众人,"家庭不和睦时,才需要强调孝道。"
尉烈冷哼一声:"如今电视里天天宣传孝道,反倒说明世风日下。"
靖九点头:"当孝需要被特别表彰时,恰恰说明真正的亲情已经缺失。就像健康的人不会整天谈论养生。"
尉能轻声道:"所以,真正和谐的家庭,孝慈是自然而然的事?"
靖九看向远处的农家:"你们看那户人家,子女为老母梳理白发,可曾想过要得个孝子的名号?"
"国家昏乱,有忠臣——"靖九的声音带着几分沉重,"国家动荡之时,才会凸显忠臣。"
尉空推了推眼镜:"治世能臣无人知,乱世忠臣天下晓。"
靖九叹息:"商纣王时有比干,隋炀帝时有张须陀。忠臣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国家的衰败。"
尉净小声问:"那该如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