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你好,你是老沈家亲戚?”
“不是,是沈师傅女儿要生了,他女婿来不了,让我帮着来说声。”
“吆!老沈家女儿又生孩子了,是大女儿还是二女儿?”
杨庆有。。。。。。。。。。。。
幸亏他知道沈梅还有一姐姐,否则还真不知该怎么回。
“二女儿,头胎。”
“啊!老二啊!我还以为老大又生孩子了呢!”
跟邻居搭着话茬之际,沈梅妈也收拾好了东西,拎着一布兜就匆匆出了门。
杨庆有见状立马冲好事的邻居点点头,转身去推自行车。
倒是沈梅妈不忘跟邻居嘱咐道:
“卫国妈,待会我们家老沈回来后,你跟他说声,就说小梅生孩子,我先去医院了,对了,是北池子的妇幼保健院,让他别去错了地儿。”
“得嘞,没问题。”
邻居嘴里的话出口时,她已经跑出了院门,跨上了杨庆有自行车后座。
不得不说,沈梅生在了一条件还算过得去的家庭。
而且父母对她怎么说呢!
应该算不错吧!
起码来医院没空着手来,布兜里还装了营养品。
一罐未开封的麦乳精。
等到了晚上八点多,小两口的父母都等急眼,杨庆有和苏颖肚子饿冒烟时,产房内的护士终于出门带来了好消息。
“恭喜恭喜,产妇生了个女儿,母女平安。”
顿时现场的众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松了口气。
这年头还没开始对生育进行限制,所以对老冯家来说,生男生女无所谓,又不可能只要一个孩子,不满意,接着再生就是了。
更何况,杨庆有并未在老冯两口子脸上看出任何不满的表情。
普通人家生孩子就没当年苏颖那么讲究了。
只要母子平安,或者母女平安,家近又不太富裕的,当天就会用板车把媳妇孩子接回家,家庭稍微宽裕点的,才会去挤大通铺。
也就是所谓的病房。
长长的走廊,大大的病房,一个房间七八张病床,到处充斥着孩子的哭闹声和产妇家属嘈杂的说笑声,别说睡觉休息了,安静坐会儿都难。
冯勇小两口现在的住处就在医院旁边,推着板车也就十分钟的路,沈梅自然不乐意遭这种罪。
她妈刚开口,就迫不及待的点头表示回家。
于是乎,一帮人刚进病房,便开始手忙脚乱的收拾行李回家。
杨庆有则拉着苏颖去医院门口雇板车。
好在是夏天,气温宜人,不用像冬天,得把人裹成粽子似的才敢出门。
板车上铺层软褥子,把人扶上车,嘱咐板车师傅慢着点儿,就可以上路了。
当杨庆有推着自行车,和苏颖远远的跟着板车,慢慢溜达时,苏颖还在纠结刚才一直徘徊在脑海中的想法。
“刚才我要是去找一下姑父的那个朋友就好了,孩子刚生出来,小梅身子骨也虚,就这么回家我总觉的不靠谱。”
“得了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