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应该做两手准备,只是,楚地实在抽调不出人手。”
赵寒稍一思索道:“不如这样好了,从常胜军中抽调一部分人出来。
我记得前段时间,枫林郡也招募了不少的乡勇,补充到府兵里面,这样的话,咱们即便抽调几千人,也不至于令防备力量空虚。”
从枫林郡抽调人手,一来可以解决凤阳城的困局,再者,也是对胡炜的一次测试。
孙凌的事情提醒了赵寒,如今大周已经内乱,许多手握重兵的官员,怕是都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而作为枫林郡郡守的胡炜,虽说明面上效忠李婉儿,但内心到底如此,怕是也不好说。
所以,他便想要借着这个机会,试探一下胡炜。
若是他肯听从调遣,这说明他没有异心,若是他找理由推脱,亦或是抽调的人手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这就说明,胡炜已经不可信。
这样的话,他们就要找机会,将其替换掉。
李婉儿是何等的聪慧,自然猜到了赵寒的想法。
“可以。”
李婉儿点了点头。
她并不觉得,赵寒的试探有什么。
虽说她和胡炜是表兄妹的关系,但事关权力,连父子兄弟之间都可以翻脸,更何况他们这种表兄妹。
“我这就给表哥写信。”
李婉儿来到桌前,很快就写好了书信,递给了一旁的柱子。
既然已经商议好了接下来的计划,王刚也站了起来,准备和柱子一起离开,而一旁的大毛却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你有什么,尽管说就是。”
赵寒说道。
“是这样的。”
大毛回答道:“我回来的时候,栓子哥命兄弟们都写了家书,您看,要不要直接发给他们的家人?”
这话一出,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沉重起来。
他们都清楚,这所谓的家书,其实就是那些将士的遗书。
很明显,他们已经做好了阵亡的准备。
大毛这样问,是觉得赵寒既然已经决定救援,城内的那些镖师和士兵,就有活下来的机会,他们的遗书,也就不用那么急着给他们的家人。
“都先发下去吧。”
赵寒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情绪道:“这虽然是遗书,但里面万一有要紧的事情,耽误了可就麻烦了。”
“这倒也是,等下我就派人发下去。”
大毛用力点了点头。
天还未亮,便有几艘快艇驶出了永安县码头。
为了方便和安全起见,赵寒在小云村十几里之外,专门修建了一处码头,这样一来,他们以后就不必再去往洪水县。
而且,若是码头有意外发生,他们也能第一时间去救援。
另一边,御书房内,灯火通明。
在会议结束后,赵寒拉着王刚来到了御书房,开始推演周边局势的发展,好未雨绸缪,提前做出应对。
至于李婉儿,也没有去休息,而是在一旁听着,时不时还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就这样,一晚上过去了。
第二天一早,韩幼薇叫两人起来吃饭,才发现卧房里早已经没了人,询问了负责守卫女镖师,这才知道,他们昨天晚上就去了御书房,到现在还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