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
诸葛亮对战场形势的判断,确实可以称得上登峰造极四个字,一切都正如他所预料的一样,虽然由于人数上的差距,罗马人甚至差一点便能对白毦和陷阵形成包围,但北方突如其来的罗马溃军,还是让这场大战被迫落下了帷幕,
罗马人只能暂且退军,收拢那些在北方被诸葛亮击败的残卒,而高顺和陈到也趁此机会撤走,向给北方行去,显然是去找诸葛亮和许褚汇合了,
至此,
包围与被包围的双方,彻底调换了位置,
与许褚理应外合击溃北面的罗马军后,真正在外合围的人,就已经变成了诸葛亮这一方,事实上,在和陈到、高顺二人汇合并重新整编军伍之后,便重新再罗马人的北面选择了自己的驻地,牢牢扎根,如同一根钉子一样,牢牢钉死在了罗马人的正北方向!
至此,
曹操对罗马中部战场的所有布局,便极其成功的走过了第一步!
可不要小看这一步,虽然费了好久的时间才达成这个局面,但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往往在整个战场上,第一步谋划,是最难达成的,
而一旦能够让第一步顺利成功,便能彻底占据整个战场的主动权,换句话说,现在的罗马人,只能被曹操牵着鼻子走,
果不其然的是,
在得知了诸葛亮和许褚配合,将北面奇袭诸葛亮大军后方的罗马军直接击溃后,大喜过往的曹操立刻亲手写了一封书信,并在信中不留余力的对二人大肆夸赞!
光是从信中的文字上,就能看出曹操现在的心情极为兴奋,毕竟。。。。。。自从曹操身居高位以来,已经很少会写出这么潦草的字体了,
这当然不能说曹操小题大做,
诸葛亮此方战略的大城,对整个罗马战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虽然和周瑜在南部战场上的大功相比,确实有些不太够看,但在重要性上,却已经不遑多让了,因此,曹操的大肆夸赞,也是极为合理的,
毕竟,
按照正常的流程来判断,只有诸葛亮和许褚这边能够做到先发制人,曹操剩下的谋划才能算是有用武之地,
所以曹操除了在那封信中表达了对诸葛亮和许褚的夸奖,还进一步下达了接下来的作战方针,
如果用四个字来说,
那便是进一步的压缩战场,
当然,
这种总结对许褚来说,肯定是看不明白的,不过好在,有诸葛亮在,这种动脑子的事,并不需要他来多费心思,
“仲康将军,你只需要带着虎豹骑,一次又一次的对罗马人所在驻地展开冲锋就好了,具体什么时候打,往哪打,到时候我会告诉你的!”,
“好!”,
军帐里,坐在诸葛亮面前的许褚点了点头,显然是对诸葛亮如此安排极为满意,
这种感觉,甚至和他之前在曹操麾下做事的时候一模一样,完全不用过多的考虑各种战场上因素,只需要按照军令准确无误的执行便是了!
而事实证明,
这种配合,对于许褚来说,绝对是最好的方案之一,
在诸葛亮的指挥下,
许褚几乎是毫无顾忌的带领虎豹骑,朝着罗马人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尤其是在诸葛亮的安排下,许褚总能找到罗马人防线中的薄弱之处,并将其打的一退再退,短短十日之内,罗马人的防线就已经后退了八十余里,
而这,
也就变相的说明,
罗马人能够行动的战场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
“孔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