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苏陌尘牵着百里碧瑶的手。看着气呼呼的苏陌尘,百里碧瑶无奈的说道:“瞧你这么大一个人还和十三去计较。”
苏陌尘撇撇嘴笑道:“不是我要和他去计较,而是十三那个小子就是欠揍的。他那样的性子,总有一天会坏事的。”
苏陌尘其实就是担心赫连十三这种性子呆在京城会坏事。京城的水太深了,赫连十三武功虽然不错,但是就好像是少了一根筋一样的,时不时的做出一些让你苦笑不得的事情。这样的人,要是平日里搁在家里倒是没事。赫连十三今儿可是冠上苏家的姓,若是有一天什么不对劲,把把柄落在有心人的手上,那么等待着苏家的也许是灭族也不一定。
苏陌尘希望可以敲打敲打这个赫连十三,希望他能放聪明一点,不要这样呆了。
百里碧瑶无奈的说道:“十三本性不坏,只是我也觉得京城这样的地方真的是不适合他呆着。现今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小心翼翼,虽然有义父在背后为我们周旋,而且四爷对你也算是信任。还有司徒家。但是一旦有些事情超出我们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那就不是谁可以护得住了。”
“要不然想个法子,把这个家伙送回赫连一族去。”苏陌尘突然说道。
“你说的是什么话呢,十三也算是跟在你身边的老人了,算是你的嫡系一脉了。”百里碧瑶无奈的拧了拧苏陌尘的手。
苏陌尘无语的叹息,还真是头疼啊。
“以后便让他留在家里,不要出去了。”百里碧瑶说道。
“其实也不是没有事情给他做。这个小子武功不错,而且性子又直。四爷最近让我在寒门子弟中招募一些人,扩大虎召营。目前赫连才和初七,赫连奇都在训练营中这些旧人。赫连轩有很多事情要做。赫连十三,我想把招募来的这些人交给他培训。”
百里碧瑶闻言,点点头:“其实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了,一直都没有问你,韩四到底去了那里?”自己从西域回来三个多余便一直都没有见过韩四。便是韩二他们也不知道韩四到底去了哪里。
百里碧瑶笑了笑:“也快回来了。”只是说了几个字,也没有说去哪里。
百里碧瑶其实心里一直都在担心,只是不知道当初跟着韩四一起离开的那些人现在如何了?他们能不能活着离开大云顶。
百里碧瑶完全不知道,就在陇西道,有一群人狼狈的离开了陇西道的第一山,随后每人身上带着十两银子便化整为零的到了城里买了几身粗布衣,随后更是潜伏在城里各处,打听消息,几天之后便马不停蹄的向着京城而去。
四爷的大寿,也迎来了。宫宴自是少不了的。只是四爷的寿辰过去没几天。各国使者还没有离开,便收到了商西道那边传来的快马加鞭,说是距离新洛府两百多里外的白河城遭遇了地震,死伤无数。
早朝上。
“这一场灾难,到底殃及了多少地方?”四爷问道。声音异常的冷静,他知道自己这个时候能做的只有冷静,绝对不能自乱阵脚。只是天灾不可怕,四爷担心的就是*。
一场地震,夺去多少百姓的性命,多少人无家可归?朝廷放粮,不是问题,但是有多少粮食能够到了百姓的手上的?
一场天灾,苦了多少百姓。又喂饱了多少贪官?
“父皇,这一次灾害,白河城为中心的三个城,三十六个镇子都受到了严重的损毁。”大皇子站出来说道。
四爷微微的叹息:“爱卿们说说应该怎么做?”
“回禀陛下,老臣认为这个时候应该是要求附近各地没有收到地震影响的府衙开粮赈灾,还有如今天气寒冷,应该给他们发放棉衣。”说话的是老丞相:“而且还要核对这一次受灾的人数。”
老丞相的确都说到要点了,天灾之后,无非就是要确保这些人的温饱。历朝历代有多少天灾过后是没有发生过动乱的?
很多人趁机闹事,那是正常的。朝廷要做的饿就是断绝这一切的事情发生。
“父皇,丞相大人说得对目前朝廷要做的的确是统计受灾范围和受灾人口、赈灾三个步骤。只要人数确定下来,我们才能更好去做后面的事情。”四皇子上前说道。
四爷点头。
“陛下其实我们可以让下面的人首先是按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把受灾分为十个等级,一级最轻,十级最严重。这样我们可以从最严重的开始下手。”苏启华突然站出来说道。
户部侍郎苏启华,一直以来都是最沉默的,自从金銮殿受封以来,还是第一次在早朝上说话。
而四爷也看向这位说话的苏启华,说实在,这位户部侍郎,虽然自己给予高位,但是还是第一次正眼瞧这个人,长相清雅,眉宇间却是英气丛生。一看便知道和苏陌尘一样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正派之人,当下也想要听听这位户部侍郎想要说什么:“苏爱卿说下去。”
“是,陛下。”苏启华说道:“微臣这段时间翻阅过以前的宗卷,四十五年前南方滁州也发生一次地震,那时候的做法便是直接由下面统计人数,然后户部发放粮食。当时就出现过粮食短缺,不能及时发放到滁州等受灾比较严重的地方,反倒是安舟,沪铜这些受灾情况不是最严重,甚至只要调动附近的府衙的粮食就可以帮助百姓的情况,这些人却是等到朝廷放粮,才开始赈灾。由于拖延了时间,这一场地震灾难,导致了伤忙上十万人。而且很多都是饿死的,病死的,被活埋的。这些本不该发生的,可以避免的。可是却发生了。”
“若是按照微臣刚刚说的,把地震灾害的地方分为一到十级,那么我们可以根据统计上来的消息,先把重心放在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不管是粮食,还是棉衣,药材,人力都优先耳朵顾虑到这些百姓,然后那些受灾没那么严重的地方,陛下可以直接下令各府衙开粮赈灾。而朝廷的官粮晚点再到也可以,这样朝廷才有足够的时间从各个地方把粮食筹备上来,运到灾区。”
苏启华不卑不亢的说道。
四爷和诸位大臣闻言,都觉得有道理。而户部尚书却是脸上不是很好。这个苏启华,有这样的方案却是独自上报,完全没有和自己商量,实在是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