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无事闲谈,哪里又有人吃饱了撑的,拿钱去听?
汴京城的闲话,一向传得极快。
没几日,又是一片沸沸扬扬,哪里还有官家再敢与谢府结交?
可谢府,却依旧平静地不见半丝波澜。
下人们似乎也缓过来,皆按部就班地做事,与平日无异。
连日的大雪,将谢府变作白茫茫的一片。
这会子雪停,谢诜与二郎颇有兴致,便于亭上对弈。
谢诜捋了捋胡须,落下一子,只道:
“我昨日往庄上去,不在府中。听闻,赵廷兰又来了?”
二郎紧跟着落子,回道:
“是,儿子陪着他。他新得了个扳指,说要孝敬父亲。”
“你收了?”谢诜问。
“自然没有。”二郎笑道。
谢诜点头,又落一子:
“他到底是小辈,不懂事也便罢了!别没来由地扯上鲁国公府。”
“儿子明白。”二郎亦落子。
棋局之上,二郎的白子已成围合之势。
这个子一下,又吃了谢诜一片。
二郎又道:
“不过,他连日地来,待下人们也和气。府中倒时常闻着欢笑阵阵。”
谢诜笑了笑,道:
“这些日子,苦了下人们了。成日提心吊胆,话也不敢说,事也不敢做的。他来逗一逗也好,总别叫府中失了生气才是。”
谢诜落一子,接着道:
“说来,赵廷兰这孩子,也算有心了。从前倒不曾在意。”
“父亲说的是。”二郎道,“这个时候还敢来,也见得些胆色。”
要么,便是极聪明通透之人。
可一想到赵廷兰那痞里痞气的模样,二郎只摇了摇头。
他又道:
“他提起八妹妹,说些话来,总叫人不大愿应对。”
谢诜自然懂二郎的意思。
赵廷兰那样的人,提起小娘子来,难免有些不体面的话。
虽说二人已定亲,可礼数之事,到底也是顶要紧的。
谢诜摇头道:
“由他去吧!若太过了,你也提点着些。八娘脸皮薄,到底日后要一辈子的。”
二郎点头应声。
父子二人遂专注棋局。
二郎棋风如人,颇有激进铁腕之势。
一来二去,几个回合下来,已将谢诜的白子逼得无路可走。
谢诜又捻起一子,笑道:
“二郎的棋艺,倒是颇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