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刘备再一次出现在了大庭广众之下。
于一官府张贴告示之处,在百姓簇拥围观之中,刘备笑问百姓,“众父老兄弟,不知对这科举一事,有何看法?”
人群中,有一混子出声喊到,“你给讲讲!不讲俺怎知?”
人群一阵哄笑。
“好好好,那某便来讲讲。”刘备笑道。
看了看脚下,找了一废磨盘,刘备踩在高处,对四周之人讲解起来。
“如告示上说,科举试才,不问出身,唯才是举。
那,何为试才?
就比方说,若有一人,菜种的好,可,村人有说他种的好,有说他种的不好,若官府有朝一日想找一长于种菜之人,这人当如何应征为官?”
百姓答说,“这不简单?官府找人,这人前去找上官府不就妥了?”
百姓们窃窃私语,看样子,都认为该是如此。
刘备笑了,“哈哈!诸位岂能不知,官府要是有了好差事,还轮得着咱们百姓?
人当官的,谁家没个三亲五族,人有差事,不把差事安排给亲近,凭什安排你一外人?
你菜种的好,好不好你说了不算,人说不好,你好也不好,人说好,不好也好。
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百姓们被一点而明,都义愤填膺的,说就是如此。
任百姓们讨论了一会儿,刘备说到,“此举用人才,靠官员推举,是好是坏,有才无才,全凭官员一句话,此取才之法,便为当下朝廷取才之法,此便为,察举法。”
言说了朝廷当下,刘备接着又道,“如前所讲,以试取才,何为以试取才?
就比方说,还是这个种菜种的好的,还是官府要找一个种菜好的人为官。
咱不妨,给来求官的人,一人发块地,让他种菜,如此,谁真种菜种的好,一眼分明。
朝廷就不听官员说辞,就选菜种的水灵的那个。
此便为科举,这么说,诸位可明白,这么一法,诸位以为,可称公道?”
“公道!”
“公道!”
“就该如此,这才好!”
……
百姓们踊跃答说。
刘备以通俗易懂的例子,形象的说明了科举法的核心要义。
科举法之公道二字,深入人心。
随后,刘备又讲,“告示上所写,不论出身。
这何为不论出身?
乃是,不分贵贱,不分贫富,不分地域,不论是贩夫走卒,还是王亲贵戚,只要想当官,全得下场参试,谁有真本事,谁才能当官……”
“好,说的好!”
“说的好!”
……
刘备话未说完,百姓们便大声欢呼称赞。可见,科举考试不分出身贵贱,同场较量争官的方法,大得百姓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