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问过一个和尚:“和尚修行,还用功否?”和尚回答说:“用功。”那个人又问:“如何用功?”和尚回答:“饥则吃饭,困则即眠。”那人非常奇怪地说:“为什么我和你一样就不算用功呢?”和尚笑着回答:“你和我们当然不一样了,你该吃饭时不好好吃饭,该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整天千种计较,万般思量,心不宁静,怎么叫作用功?如何算得修行?
真正的平常心就是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简单,只要能把心态放平,不要被外界的动乱干扰,就拥有了一颗真正的平常心。在一个女人眼中,比尔·盖茨再有钱,都不如向她上缴工资的丈夫。每个人关注和重视的只是他们自己的生活,你的成功在别人眼里又算什么呢?所以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你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只是一个平常人而已。平常心不过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观念的汇合而已。其中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无争也不是脱离现实,这是一种心境,一种境界。
对于平常心的理解还可以有很多,为善不执是平常心,既往不咎是平常心,吃亏不计是平常心,逆境不烦是平常心。不管什么样的平常心,都是一种生活的馈赠,你拥有了,心就稳了,生活平静了,一切来去就自然而然。
(3)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有一位王先生,在一段时间里,心情很差。感觉每天的生活都一样,早上得挤两个小时的公车到公司,天黑了才下班到家。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有时很晚回家,还要打开电脑在家里加班。
在那段时间里,王先生不断地在问自己,为什么工作?为了生活吗?可是,现在自己已经没有生活了。一天十几个小时的案牍之累,即使是一台机器,也被磨损得差不多了。王先生消解疲劳的方式是按摩,就在家门前,有个盲人,三十来岁,他的店一直亮着灯,似乎专门等他来。
每次,盲人总是说:“你的颈椎有问题了,可不能再延误下去了。”王先生苦笑。去做过几次按摩,王先生就和盲人熟识了。王先生精神好的时候,会和他聊一些话题。王先生慢慢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他的眼睛并不是天生看不见的,而是因为一次事故。
他跟王先生说,自己眼睛没瞎的时候,经常到河边钓鱼。有一次他钓了好大的一条,回到家一称,足足有5公斤。说到这里,他突然笑了。王先生很少看到一个盲人的笑。在王先生的人生经验里,一个残疾人很少会在健康人面前笑,尤其是当他谈及自己往事的时候。盲人为王先生推拿完,有些气喘吁吁。但他一边整理毛巾,一边哼起了小曲。
有一天,王先生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开心?”他又笑了,随即沉默下来,而后说:“像我们这样的人,生存下来已经不容易了。每天,我做第一个生意时,我就想,今天的房租费有着落了;当我做第二个生意时,我就想,自己可以吃上快餐了。快乐是自己的事,就看自己怎么去想了。”那天,王先生走出推拿店,大街上已空无一人了。他睡意蒙眬迈着松散的步伐回家,在心里一遍遍告诫自己,要快乐起来,对于快乐,没有人能帮得了自己。
曾国藩,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智慧、思想,一直到现在仍然深深地影响了很多人。究其一生,也是充满了跌宕起伏。曾国藩的老家在湖南一个十分偏僻的山村。在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之前,几百年间,这里连个秀才也没有出过。他的父亲考了17次才中了秀才,他接连7次应试都名落孙山。
当曾国藩被太平军打败之后,曾先后两次跳江自杀。当他战败的时候,他受到了朝廷同僚的嘲笑,他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
在曾国藩位居要职时,他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事业蒸蒸日上,这时却成了他最失意的时候。皇上猜忌他,大臣排挤他,连他最好的朋友左宗棠也骂他虚伪。他一气之下回了湖南老家,病重到吐血。
这三次人生中的逆境,却变成了曾国藩的转折点。他在文学、军事、思想学术上的历史上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自古英雄多磨难,一个平凡人想成就一番事业,必然少不了挫折和磨难。英雄和平凡人的区别就在于:英雄在逆境中抓住了逆境背后的机遇,在绝境中创造了奇迹;平凡人则在逆境中选择了随波逐流,在绝境中选择了放弃。
第五式——骨宜刚,气宜柔
(1)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在美国大草原上有一种野马,经常莫名其妙地死亡。后来当地土著人发现,原来造成野马死亡的原因,竟然是小小的吸血蝙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按理说,体态膘壮的野马绝不应该死在小小的吸血蝙蝠嘴下,一只吸血蝙蝠能吸多少血?野马不可能因为失血过多死亡。原来野马真正死亡的原因是自身暴烈的脾气。野马受吸血蝙蝠叮咬后,暴跳如雷,狂奔乱跳,总想甩掉附在身上的吸血蝙蝠。结果,野马虽然没损失多少血,但最终却因精力衰竭而死。
人的情绪有时就像案例中的野马,一旦被激起,便无法控制住。曾经有一个监狱长说过:“有半数以上的囚犯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要是当时自己能控制好情绪,现在也不会被关进牢里。”
林肯当总统的那天,美国前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写得很好,骂得痛快。”林肯高声叫好。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要干什么?”“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寄,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的时候你已经解气了,现在既然感觉好多了,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吧!”
人在愤怒时会变得毫无宽恕能力,甚至不可理喻,思想尽是围绕着报复打转,根本不计任何后果。案例中林肯教育自己的下属控制自己的情绪,组织行为学上称为“自我监控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一个人的气质是天生的,但是脾气却是后天养成的。小孩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有的孩子就表现出霸道、爱欺负人的一面,而有的孩子特别爱笑。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原先霸道的小孩可能给人的感觉是温文尔雅,而爱笑的小孩可能给人感觉难以相处。古今中外的学说都认为,人的性情是自然而生的,每个人都会生气、喜悦、悲哀,但是要管好这些情绪,就变成了一件难事。
拿破仑一生曾统兵数百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他谈到自己的弱点时说:“我就是胜不过我的脾气!”脾气不代表人的情绪,虽说脾气因情绪而生,但很多时候并不对等。有的人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能够闹得天翻地覆,有的人虽然怒火中烧依然能做到谈笑风生。孔圣人也有生气时候,张飞也有冷静心细的时候。
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突然闯进来。因为同族的人都到佛陀这里来出家,这令婆罗门很不满。佛陀默默地听他的无理胡骂之后,等他稍微安静时,向他说:“婆罗门,你家中偶尔也有访客吧!”
“当然有!”
“那个时候,偶尔你也会款待客人吧?”
“那是当然了!”
“假如那个时候,访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么,这些菜肴应该归于谁呢?”
“要是他不吃的话,那些菜肴只好再归于我!”
佛陀看着他,又说道:“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说了很多坏话,但是我并不接受,所以你的无理胡骂,那是归于你的!婆罗门,如果我被谩骂,而再以恶语相向,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样,因此我不接受这个菜肴。”
然后,佛陀为他说了以下的偈:“对愤怒的人,以愤怒还愤怒,是一件不应该的事。对愤怒的人,不以愤怒还愤怒的人,将可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愤怒,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能胜于自己,也能胜于他人。”婆罗门接受了这番教诲,出家佛陀门下,成为阿罗汉。
在对脾气改善的研究中,心理学家得出一个有用的结论:人们并不是对事件本身生气,而是缘于自己对事件的理解。也就是说,对于让我们生气的事件或人,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回应。
有一个叫作阿旺的年轻人,每次他和人起争执而生气的时候,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边喘气。阿旺干活很勤劳,于是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虽然自己越来越有钱,但是只要与人争论生气,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他的一生。
几十年后,阿旺老了,一辈子的努力换来了房多地广。有一天,年迈的他因为某件事情发了火,他马上停下来,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走了起来,因为他已经不能跑了。好不容易走了三圈,太阳都下山了。他气喘吁吁地坐在家门口,他的孙子很纳闷地问他:“爷爷,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三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