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不是能理性解释的。
不是能轻易解释的。
在这之后杉浦也都不记得自己做了什么。
事后听说有三个孩子受到轻伤,原以为大闹一场会有更多人受伤,或许实际上没自己以为的那么粗暴吧。也可能因为即便成年男性大吵大闹一场,胡乱挥舞的拳头仍旧难以伤到敏捷的孩童。
杉浦对一切感到厌烦,在家昏睡了三天。
若被质问为何做出这些事情,杉浦恐怕没办法好好说明理由;若要他负起责任,他也不知该负什么责才好。最重要的是,他与学生之间原本的势力平衡恐怕再也无法修复了。
当然,孩子们应该很快就会不当一回事了吧,因为杉浦所做的原本就十分幼稚的行为哪。也就是说,在孩子们的眼中看来,杉浦的行为并不难理解。但问题的症结在于杉浦自己身上。杉浦确信‐‐一旦原本以为绝对优势的立场动摇后,就再也无法像过去一般,以大人的从容来面对学生了。
因此杉浦再也无法回到学校教书了。
妻子是个聪慧的妇人,即使碰上这种不测之祸也不会惊慌失措。她的行动冷静而沉着,对学校与学生家属的应对也十分得体。
后来听说,当时杉浦欠缺常识的行为之所以没有受到强烈抨击,全多亏了妻子的机敏应对。代替杉浦递出辞呈的是妻子,立刻向受伤学童家属低头道歉的也是妻子。不仅如此,即便惹出这么严重的事件,妻子对杉浦依然表现出无限的关爱。但是‐‐
当时的杉浦却分毫不懂妻子的关爱之情。
妻子温柔地照顾杉浦,奋力激励杉浦,全心全意地为丈夫付出。
但是‐‐
在当时的杉浦眼里,她的温柔像是轻蔑,她的激励有如斥责。
他觉得小孩子很可怕。
为何妻子就是不懂他的心情?
不对‐‐杉浦打一开始就不曾努力让妻子了解他的心情。
聪慧的妻子或许认为只要肯沟通,一定能了解彼此心情。但是当时的杉浦却捂住耳朵,放弃沟通。随着次数愈来愈少的对话可笑地失去交集,对彼此的心意也一天天渐行渐远。
或许是对一直不愿回到社会的丈夫感到不耐烦,妻子原先的温柔也逐渐转变成真正的轻蔑。
但是……
妻子依然持续向杉浦伸出援手。
而杉浦则是不断将她的手推开。
最后,妻子经过半年拼命的努力,到头来在某个下雪的寒冷早晨,离家出走了。
‐‐这也无可奈何。
杉浦心想。
3
杉浦注意到邻居的家庭状况大约是妻子离家后不久。
在此之前,他从不知道隔壁是否有人居住,也从来不曾留意住了怎样的人物。
或许这也是种幸福吧,直到发生了那种事情‐‐杉浦一向无暇关心他人生活。但是在发生那种事情之后‐‐别说是他人,世上的一切对杉浦而言早已失去了意义。
一个人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突然感到绝望。
理所当然,他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孤独感。
接着‐‐
‐‐理由并非如此。
总之,就在这段时期前后,他开始注意邻居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