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正事,两人接下来的交谈就随意很多。
酒过三巡,李易问出了一个他一直挺好奇的问题:“公子乃当今秦王胞弟,又是大秦屈指可数的大军统帅,为何会一直留在洛阳?”
嬴疾没直接回答,反问道:“大争之世,伐与交孰轻孰重?”
这个问题,让李易微微愣神。
没等他开口回答,嬴疾又继续道:“五国争锋,无一国有灭国之力,所争不过一地、一城。各国交战即便动刀兵也会尽量克制,不会不顾一切赌上所有。这般情形下的战争,比的就不是一国底蕴,而是外交、情报。”
“有我在洛阳结交大唐朝堂,对于大唐那些利于大秦的诸多举措,洛阳君臣和其余各国都只会觉得,这其中有我游说洛阳大臣的缘故,不会有人直接怀疑到你身上。若是换个人,未必能替你掩护。”
听到嬴疾这么说,李易顿时明白了一件事。
洛阳朝堂中,肯定还有人被嬴疾给渗透了,而且那人对大秦唯一的作用,就是在他李易被怀疑的时候,跳出来当替身弃子。
当然,如果李易对大秦作用不大的话。
原本这个关系,可能是反过来的。
“卧底这活,真特么不是人干的。”
李易心底暗骂一句,表面依旧朝嬴疾敬酒。
这一顿饭吃的看似主宾尽欢,实则李易、嬴疾各有思量,原本微醺的嬴疾在出府坐上马车后,口中浊气一吐,微笑道:“走吧,回馆驿。”
而在府内,李易浑身内力激荡,很快脸上就没了醉意。
演戏这种事,他也是能拿小金人的好吧。
青鸾这时端着一盆洗脸水走靠,拧干毛巾给李易擦拭额头渗出的汗珠:“家主,宋府来的客人已经在右堂等候好一会了。”
“没事,我现在过去。”
李易洗了把手,随即换上笑容迈步走向府邸右堂。
步入堂内,一位年近不惑,但养颜有术的儒袍男子当即起身:“在下宋师道,见过郡公。”
“宋公子客气了。”
李易笑着抬手,随后问道:“老国公近来可好?”
宋师道颔首:“家父一切尚可。”
宋师道的父亲,是如今大唐唯一一个没在洛阳安家的国公。
之所以能有此待遇,用最简单的话来说,那位淄国公老爷子名为宋缺,乃是大唐有数的一代武道、兵家宗师。
当然,和李易记忆中‘宋阀’阀主不同,这个世界的宋家并不在岭南。
而是在泰山以东,渤海之滨。
宋家虽然从李易熟悉的‘岭南宋阀’,变成了如今的‘齐鲁宋阀’,然而天刀仍旧是那个天刀,只要这位老爷子在世一日,青州一地与其说是大唐,不如说是宋家的。
至于李易面前的中年,便是目前宋家明面上的二代主事人。
李易抬手示意对方入座,笑问道:“不知宋公子今日来访,所为何事?”
宋师道颔首:“却有一事,想向郡公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