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仅此而已。
宣宁手臂撑着床铺起身,她视线落在自己身上这套松散又粗糙的麻衣上,这套衣服绝对不是她的。
宣宁循着屋外的声音走出房间,站在侧屋门口打量着眼前这座农家院子,晾晒架、爬藤植物、黄泥地面、追着打闹浑身脏兮兮的小孩。
院子里的妇人呵斥着玩得太凶的孩童,她许久才留意到已经在屋子门口矗立一会儿的宣宁,见到宣宁醒来,妇人脸上带着和善神色用口音很重的话询问她是哪个村子的。
宣宁连蒙带猜才大致明白妇人的意思,她摇了下头,她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哪个村的。
“这是哪?”宣宁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与妇人的口音相似,她说得有些磕绊。
“这里啊,这里是桃杏村。”妇人笑着说:“十里八乡,咱们桃杏村可是最富裕的嘞。”
富裕?
宣宁总觉得这个词与这里的环境不挂钩,但她也想不起比这里还好的地方。
“我是怎么来这里的?”宣宁看着妇人的眼睛问,以确定她接下来的话是否有说谎。
“你昏迷了,飘在河里嘞,还是村尾大牛把你救上来的。”妇人解释。
飘在河面上?
那这个来历可能性种类极多,有可能是被人抛尸,也有可能是不慎落水……
宣宁实在想不起过往记忆,她脑子的记忆空荡荡的,除去自己名字外,什么都不记得。
傍晚的时候,宣宁的衣服被晒干,她重新换上自己的浅色衣裙,并在妇人的招呼下,一块用餐。
妇人家里共有七口人,两个成年人,五个孩子,是个大家庭。
因宣宁是客人,妇人特意炒了盘肉,不断招呼她吃,几个年纪小的孩子盯着桌上的肉,口水直流。
宣宁不饿,她礼貌性地夹一块之后,把碗里的糙米饭吃光,表示已经饱了。
接下来的两日,宣宁都在思考自己的来历,她有空也会帮妇人劈柴。
妇人原本打算等丈夫忙完农活,再抽空把从山上扛下来的大木头劈成方便燃烧的小块木柴,结果宣宁提着把斧头一个下午已经帮她搞定。
晚上吃饭的时候,妇人的大女儿一脸兴奋地说起宣宁劈木柴的壮举,另外几个懂事的孩子也一脸崇拜。
在桃杏村里生活的第三天,宣宁让大女儿带自己在村子里转转,两人身后还跟着四个小孩。
妇人与其丈夫白天要干活,平时家里的小孩都是由最大的孩子带。
宣宁几人在村子里走动时,恰好有一户人家在杀鸡,几个小孩眼睛黏在那鸡肉上,连步子都挪不动。
宣宁留意到姐弟几个脸上的渴望,她有些奇怪,“你们家里不是也有养鸡吗?”
“那些都是母鸡,是用来下蛋的,不能吃。”大女儿给宣宁解释,“鸡蛋带到镇上去,能卖好几个铜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