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太子,为了民生,被他派去开辟远洋航线,试图从海权寻求突围时机。
可是士族觉得一旦有新的力量涌进来,担心皇权不再依靠他们,于是设计了太子坠海,从而对试图开辟远洋航线的官员形成震慑。
海权的争夺,自此搁置。
另一任太子,在调查火药库的爆炸案时丧命。
他甚至没来得及把证据带给他。
还有,被边清晏封锁死亡消息的七公主,是在新婚之夜死去的。
可是因为不能打仗,以当时的国力和补给来看,打仗必输,只会割地赔款。
明知道对方就是以这种惨无人道的方式来激怒他,他也只能隐忍不发。
甚至将消息封锁得死死的,不给将领们提出打仗的机会。
因为,他不知道哪些将领是真的想打仗。
而哪些将领又是借打仗的名义,故意和外敌勾结,准备输给对方,从而划出块地方去,自立为王。
这在之前不是没有过。
边清晏的一生,就是一个“忍”字。
忍喜,忍悲,忍辱,忍耻。
这种忍并非胆小怕事,而是在多番考量之下,为了使自己和百姓受到最小的摧残,只能选择忍耐。
边慎徽不会理解,边清晏也并不期待他能理解。
少年郎,总是意气风发的,想到什么就去做。
权衡和考量,在他们的字典里向来不存在。
他们是宁愿溅对方一身血,也要把对方拉下马的人。
可实际上,对方只会让马蹄踩着他们的尸身,趾高气扬地踏过。
老谋深算的人,永远轻蔑地看着那些少年的尸身,心中了然的是他们注定被利用至死的宿命。
边清晏和那些人打了一辈子交道。
互相制衡,来回牵扯。
说来也觉得惭愧,竟从未有过胜绩。
这个天子当得实在是窝囊。
不过,边清晏已经预感到,倘若王朝的命能再延续个几十年。
那下一任的帝王,只会比他更窝囊。
这本就是无可奈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