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要素》38。
(18)《要素》36。
(19)《要素》50。
(20)《新科学》,第二卷,序论。
(21)同上书,第二卷,第七章。
(22)《新科学》,第三卷,第一部分,第五章。
(23)《诗的智慧》,第七部分,第三章。
(24)《新科学》,第三卷,第一部分,第五章。
(25)克罗齐:《美学史》,第五章。
(26)《要素》34。
(27)《要素》38。
(28)《诗的形而上学》,第一章。
(29)同上。
(30)《新科学》,《诗的逻辑》,第二章。
(31)孔颖达的毛诗大序的疏。古汉语文字起于新形,谐声和会意(参看许慎的《说文解字&iddot;序》),也可印证维柯的见解。
(32)《要素》2。
(33)《要素》48。
(34)《要素》49。例如在我国古代,工艺中的鲁班,医道中的华陀,也可以看作&ldo;想象性的类概念&rdo;。
(35)《新科学》,第三卷,第一部分,第四章。按中国手艺能手鲁班,医学能手华陀也都是&ldo;类概念&rdo;的例证。
(36)即&ldo;第二野蛮时代&rdo;,指文艺复兴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