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问道:“张俊将军,你有何良策?”
“日前我等击退的吐谷浑兵马,大多都是党项人,党项虽说依附吐谷浑,但此番出兵未必会是他本意,只是受人胁迫驱使罢了。”
此时还是一介游击将军的张俊,虽说才二十出头,但已然有几分大将之风,对战场形势的考量已经不再局限于战阵。
先提到吐谷浑内部形势,随后说道:“若我大宋能说动党项首领反叛,甚至能相助他击破吐谷浑兵马,使高原一分为二的话,吐谷浑也就不再有什么威胁。”
张俊如此提议,范仲淹不由点头,但随即又皱眉:“计是好计,可眼下大战在即,行此策怕是难以奏效。”
张俊连忙补充解释:“范相公,正是因为眼下有大战,党项人一定不甘心为吐谷浑白白牺牲,加之我方有王校尉这般修为惊天的豪杰,只要以利诱之、以武威胁,我们就有机会说服党项人反叛。”
“一旦党项人反叛,范相公便可率禁军回师,留下边地厢军与王校尉等江湖豪杰,相助党项一臂之力即可。”
听完张俊说的这些,范仲淹心动了。
或者说,他现在也没有其他速胜之策。
只是要用此策,还有个问题需要解决:“可谁去敌营,劝说党项反叛?”
“末将愿往。”
张俊没有犹豫,或者说献策之时他就已经想好了。
富贵险中求!
虽说深入敌营很危险,可只要成功,那就是大宋的功臣。
他可不想在游击将军的位置上继续蹉跎下去,他要在而立之前重返京师,成为那枢密院中的一员。
………
相比身处巴州的范仲淹,人在南面边陲的曹国舅,收到襄阳告破信报的时间要更晚一些。
脸上既有愤怒也有苦笑,曹佾都不知道自己应该骂谁。
那么大一座襄阳城,能被几千唐军袭破?
就算是他来守城,也不至于如此吧。
只是没等他消化掉这个惊天消息,一名副将却是兴冲冲跑来他身边:“将军,撤退的大明兵马已经被我等击散,如今他们正往茂名撤退,末将以为应乘胜追击,在茂名明军接应他们之前,再冲杀一番。”
听到副将来报,曹佾却高兴不起来:“大明兵马能硬生生突破我设下的三重防线,便说明他们并非完全丧失了战力。今日给他们一个教训便是,不必再追了。”
“可是这等良机千载难逢”
“你看看这个。”
曹佾没等副将多说,将手中信报递了过去。
副将接过一看,顿时面露骇然。
随后也不再多说什么,开口道:“末将这就传令,让各路校尉收兵回营。”
说出这句话时,副将心底多少都有些遗憾。若没有北边这档子事,他们再努努力,说不得就能把来犯明军全部留下了。
“另外通知岳飞那边,让他也即刻返回京师。”
“是!”
副将连忙点头,只是转身之际不免担忧开口:“将军,襄阳乃是京师北面屏障,如今落入敌手,我大宋要拿什么抵挡大唐?”
“这不是你该考虑的,去传令吧。”
曹佾沉声摆手,一言不发的转身回帐。
丢了襄阳,如何御敌?
此刻怕是满朝诸公,想的都是如何化干戈为玉帛吧。
然而曹佾不知道的是,此刻他内心所想的一句话,却是被远在襄阳城的宋使拿来当做求和之用。
“早在半月前都督便有意与我们大宋握手言和,如今襄阳都被你占了,此时化干戈为玉帛,对大唐来说可是十分有利的。”
襄阳府衙,带着议和重任来洛阳的韩琦如是说道。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