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
这两个字说出口,大殿内瞬间炸锅。
陛下问的御敌策,你一个监察御史居然开口说迁都?
“混账!”
本来还有些期待的赵祯,顿时气的想下去踹他两脚:“朕问你如何抵挡唐军,你却要朕当缩头乌龟?”
监察御史范宗尹见状,立刻跪下叩首:“臣该死!”
“你确实该死!”
赵祯怒骂了一句,随后没再看他:“难道满朝大臣,就没有一人能为我出谋?”
“官家,依臣看,如今唯有尽快与大唐达成议和才好。”
吕夷简身后,以往并不怎么冒头的韩琦出列行礼道:“不论我大宋与大明、吐谷浑战事如何,即便另外两边都胜了,等他们再回师,也尽是疲惫之军。”
“西军精锐尚且连吃败仗,更何况这些疲惫之师?想靠他们收复襄阳已无多大胜算,为今之计只有先与大唐讲和,将来再徐徐图之。”
刚提议迁都,现在又说要讲和。
赵祯是真恨自己文不成、武不就,不然他定会亲率大军与唐军血战一场。
也就是韩琦说完的那一刻,又有人出列:“敢问韩相公,将来如何徐徐图之?今日忍气吞声,明日就能报仇雪恨?”
此时开口的,乃是一位不太修边幅的青年。
和其他人相比,他一身参知官服居然能有明显油渍和脏印。
嘴巴一张,就跟放毒一般。
数遍大宋朝堂,能邋遢成这幅样子,十天半月不换衣服、不沐浴的,只有刚从外放县令调回京师,赵祯准备重用的干臣。
王安石。
被这家伙硬怼了一句,韩琦眉头一皱:“介甫你岂不知上兵者伐谋,其次伐交?大唐兵锋咄咄逼人,担忧的又岂是我大宋一国?当下我们一面与大唐尽快讲和,一面遣使前去大汉,我想大汉天子定会乐意与官家结盟。至于那位大唐都督,我想可派细作去洛阳,大肆宣扬其功绩,从而离间大唐君臣。”
伐谋、伐交双管齐下,赵祯听到这脸色才缓和下来:“韩相此言,才是真正的谋国之言,你们都要好好学学。”
虽说韩琦献策依旧是要他赵祯先低头求和,可至少能给出一副未来的蓝图,不至于眼前一片昏暗。
在赵祯看来,一时失利不是不能接受,只要将来还有机会扳回一城就好。
一旦大唐君臣离心,大宋再与大汉相约攻伐大唐,到时定能一雪前耻、夺回失地。
沉浸在美好愿景中的赵祯,并没看到王安石深皱的眉头。
韩琦的言论,他是不能苟同的。
把雪耻希望全都寄托在外人身上,这本身就不切实际。
对大唐君臣用离间计,能成吗?
大汉会真心结盟,或者成为第二个大明?
王安石不敢细想,甚至这些疑虑都没法说出口。
即便说了,也只会被斥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