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高端客户怎么会买账?
纪彬深知达官贵人们的想法,所以才有包装的想法。
至于这酒要买到什么价格?
纪彬问里长:“你是想薄利多销,还是物以稀为贵?”
里长想了想,实在有些拿不定主意。
纪彬却想到平老板的一句话。
他这酒必火,说不定火到苏杭,火到汴京。
如果他定价太离谱,会不会被上头发现?
定价高有好处,那就是可以少酿酒,连路费都会更便宜。
但要是被上头盯上,就不太好了吧。
纪彬脑子里忽然闪过山清公子的面容,他直接拍板决定:“跟黄米酒一个价格。”
黄米酒一斤成本八文左右,卖价200文。
黄桂稠酒已经成本一百左右,卖价也是200文。
其实后续的成本还会下降,因为这些酒坛可以回收利用的,连现代的酒瓶都是如此,更不要说古代了。
到时候成本又会下降一部分。
所以纪彬不打算把价格设的太离谱,宁愿少赚点,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当然了,直接赚一半的价格,也算不上少赚吧?
更别说按一个月一千斤出货量来说,黄桂稠酒一个月就能净赚五十两。
可能看多了很多数字,觉得五十两不多。
但一个乡下作坊,一个月钱能有200文就不错的县城里。
这五十两,是周账房四十年的月钱。
再说了,以纪彬的定价,一个月不可能只买一千斤的酒。
他对自家酒可太有信心了。
就黄桂稠酒这种会让你不由自主一杯接一杯的酒,可太好卖了。
算完价格,两人都松口气。
这不算账不知道,现在才知道,他们做的是多暴利的买卖。
最后成品也定下来了。
两斤装的黄米酒,还是原价400文。
一斤装的黄桂稠酒,定价是200文。
不一样的味道,不一样的成本,一样的价格。
他简直是良心商家好吧!
然后是酒坊十二个工人的月钱,这个就看里长自己定了。
左右一月不会超过一钱。
里长原本连自家五六个人的月钱都不打算给,毕竟自己会在内部分成。
可纪彬却说,分成另说,他们在酒坊做工,还是给月钱吧,至于他们内部如何,跟自己就没关系了。
这种地方,人工可太便宜了。
而且这个月钱还有人抢着来做,也不是里长跟纪彬欺负人。
不过纪彬却算着,估计再过几个月,这十二个人估计会不够用。
毕竟出去采买粮食的,酿酒的,以后货多了,还要跟车的,全都是人手。
当然了,那是以后的事,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