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的英文版已经初步翻译成功,东江文学杂志社目前正在跟欧洲的出版商进行协商。
一旦双方在出版的权益分配上达成一致,原本计划在年后正式发行的安排极有可能会被提前。
这也就意味着。
欧洲的读者很有可能会在农历中国新年即将来临之际领略到这只中国熊猫的魅力。
《功夫熊猫》进军欧洲,等到的是另一场胜利还是笑话?
一家国内权威的杂志在第二天早上就在头版头条中刊出了这样的文章。
文章声称。
作为一本只适合未成年人看的作品,《功夫熊猫》在国内销售市场上取得的成功,完全是得益于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不是作者本人精炼的笔力和高层次的文学艺术水准。
这样一本作品进军欧洲市场,能不能取得的成功的确是一个未知数。
随即就有媒体开始结合最近十年来中国的文学作品在西方国家出版发行的数量来预测《功夫熊猫》在欧洲市场的前景。
结果显而易见的是。
这将会是另外一次笑话。
在西方文学市场上,中国的作品很少能够被追捧。
这不仅仅是因为语言和文字之间的代沟和差异,而更多的是因为西方人并不认同中国人的作品。
当天晚上。
在由中央卫视播出的《每周一谈》中,有关于《功夫熊猫》即将发行海外版的话题再次引发了热议。
而这一次,也是有关于《功夫熊猫》的争论首次公开来讨论,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闭门争吵。
在报纸上和杂志上你来我往,就是没人真的站出来面对镜头发声。
“最近啊,有关于一部文学作品的争论不断上演,这即使是在整个文学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现象,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能够引发如此热烈的讨论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组详细的资料。”
接下来就是整整三分钟的资料展示时间。
《功夫熊猫》从上市到不久前东江文学杂志社刚刚宣布的发行海外版的消息都被披露出来。
如果不讨论文学性,单就这本书在商业市场上的表现,的确算得上是震撼人心。
销量能够达到这种地步的作品在国内实属不多见。
从节目现场雷动的掌声就看得出来相比于那些不和谐的声音,这部作品所受到的欢迎程度远远超出了很多人的预计。
啪地关掉电视。
砸吧了两下舌头。
林涛甚至觉得有些索然无味。
他并没有兴趣去看这种节目,而是盯着自己手中的这本册子。
只有他自己才清楚这部作品最终的归宿不会是在国内,更不会是在欧洲。摆在他面前的这本簇新的册子正是王东东用快递发给他的英文版作品。
翻译作品的人显然有着比自己更为精妙的语言水平,当然,想必如果不是有着十足的把握,王东东也不可能把作品交给对方。
王东东的电话来的正是时候。
“怎么样,看完了有什么感想,你这个原著的作者,翻译的结果还满不满意,我可跟你小子说明白了,人家翻译完这部作品可是成了你的粉丝,连你的签名都已经开口要了。”
王东东的语气略显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