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说说,大秦之危,自何方来?”
太史令怆然抬首,
“请王上恕臣愚钝,臣,无法从卦中看出危来自何方。”
“何解?”
太史令忙命人取来细绳,缠绕在龟壳裂缝间,片刻后附耳细听其声,
“回王上,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大秦若要自救,唯有遴补水德之不足。”(3)
“如何遴补?”
太史令苦思良久,正想摇头,秦王蓦地冷声道,
“寡人突然想起一事。去年扶苏与世民降生之时,你说他们身带祥瑞之兆,预示大秦国运昌隆,为何今日,你却又占出一个亡国之危?”
太史令呆呆愣了数息,旋即眼中绽放出亮得惊人的光,兴奋喊道,
“臣知道了,臣知道了!原来,那一卦解的正是今日三卦之危,王上,大秦仍有一线生机在!”
。。。
天气已经热了起来,李世民每日会去城中跟荀子学习一两个时辰。
今天一回到宫中,望眼欲穿的扶苏就拉着他往园子跑,等两人满头大汗玩回来换了一身轻薄的衣裳,就留在放着冰鉴的侧殿看起了书——
李世民看书,李世民读书,扶苏坐在他身边美美听书。
这是一个充满了杀戮与不安的时代,五百年的乱世纷争,让士子文人对天下大势无比关心,他们的才华都用在了写谋策谏言上,根本没人写什么话本子故事。
所以李世民给扶苏读的,是老师荀子写的《劝学》,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4)
每读完一段,他还会耐心编成小故事给扶苏解释,画面温馨得让一旁的蒙恬暗暗称奇。
二公子不但字全都认识,还能精准说出它们的意思,真希望,以后自己也能生一个这般聪慧的孩子!
小小的扶苏虽然讨厌读书认字,却很喜欢阿弟给他讲故事,不时高兴发出“哇”的惊呼声。
满腹心事的秦王下朝回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
李世民稚嫩清亮的童声正朗读着劝学的句子,扶苏一脸乖巧地睁大眼睛认真听讲,蒙恬一脸羡慕地看着他的孩子们,连自己进来都没察觉。。。。
他疾步走过来,淡声提醒道,
“蒙恬,你该成亲了。”
蒙恬正在幻想自己孩子的长相,闻言猝然回神,慌忙行了个礼,想了想又疑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