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军令部确立&ldo;帝国海军第三次造舰补充计划&rdo;,决定建造装载18英寸大口
径火炮、总吨位达72万吨的巨型战舰&ldo;大和&rdo;号、&ldo;武藏&rdo;号。本来日本同英美一
样,对建造35万吨以上的军舰并无经验。华盛顿条约限定的主力舰最高吨位数是3
5万吨,现在日本却一下子要建造7万吨的军舰,如果想一想当时的造舰大国英国连
造一艘5万吨级的军舰都很困难,就可想而知,日本海军对扩军备战的决心到底有多
大了。日本之所以要建造7万吨以上的军舰,其目的是:第一,18英寸大口径火炮的
破坏力和威力远远大于已有的&ldo;陆奥&rdo;、&ldo;长门&rdo;舰上的主炮,装备这种大口径舰
炮,能对抗数量上占优势的美国海军;第二,72万吨的巨型战列舰无法通过巴拿马
运河。这样,在即将到来的造舰竞争中,如果美国也想建造和装备同样的巨型舰只
的话,它必须考虑到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中,要同时装备同样的舰只。然而一个
国家要在两洋同时建造装备这样的舰只,国家的财政是负担不起的。应当说日本海
军军令部的算盘打得是够精明的,可是它却遭到了山本的反对。
在山本担任航空本部部长时,大量的研究工作已基本结束,舰政本部正在为最
后是否建造这种新型战舰而在内部征求意见。山本坚决反对这项计划,他认为飞机
在未来作战中的攻击力将大为增强,战舰不论建造得如何巨大,也无法抵抗日益发
达的成群飞机的攻击,只要战舰浮在海上,就必然有被击沉的时候。在战斗中,超
级战列舰来不及发射就会遭到自航空母舰起飞的成百架机动性、灵活性俱佳的飞机
的猛烈攻击,到那时,超级战列舰将成为代价昂贵的无用的庞然大物。他建议以建
造上述两舰的巨大费用来发展海军航空兵,只有这样,才能使日本海军的力量大大
改观。
当时的舰政本部部长是中村良三大将,他极力反对山本的关于在未来海战中航
空力量将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他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认为,航空母舰和飞
机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舰队的辅助性武器,最后决战还要依靠主力战舰。当双方
舰队在海上决战时,虽可利用飞机侦察敌情、实施鱼雷攻击,但只能削弱敌方战力,
无法炸沉敌人舰队,最后胜负的关键还有赖于主力舰上的大炮。针对山本的反驳,
他提出的唯一的理由是:&ldo;迄今为止,世界海战史上,还没有一艘战列舰被飞机击
沉。我虽然不能绝对保证,但确实可以造出不易击沉的军舰。&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