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其在天之灵,不仅出于对牺牲者当然之礼仪,而且还在于继承已故战友之遗志,
加倍奋起吾人之雄心壮志,以期我航空界之飞跃发展,慰先辈僚友之神灵。为进一
步彻底贯彻这一宗旨,兹在队内创设神社,不论是壮烈殉职者还是不幸病故者,一
概合祭其灵魂,如日夜膜拜此神殿得经常维持清新之心志,即足以告慰故友在天之
灵。&rdo;
1925年12月,山本在霞浦航空队任职15个月后,又接受了新的委任,再度出使
美国,任日本驻美大使馆副武官。霞浦海军航空队的官兵对他的离任,感到非常惋
惜,他们已经习惯了山本的严格训练。如果说在山本之前霞浦航空队还处于模仿阶
段的话,那么山本在其不长的任期内,已大大地改变了这一旧貌,使日本海军航空
兵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1926年1月21日,当山本乘&ldo;天洋丸&rdo;驶出横滨港起程前
往美国的时候,航空队的飞行员们驾驶整整一个中队的飞机,出现在&ldo;天洋丸&rdo;上
空,并作俯冲动作掠过船头,以示同他们副队长的惜别。据说以这样隆重的仪式同
一个人告别,在日本海军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山本作为一名拥有航空知识的海军军官,此时来到美国可谓正逢其时。20年代
的美国,飞机制造业在世界居领先地位。自1918年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的全金属飞机
问世后,强度大和重量轻的钢铝镁合金在整个20年代继续迅速发展,将这些成果付
诸实用的时机已经成熟。新式飞机的不断问世,导致航空事业异常兴旺。就在山本
来美国的前一年,世界航空界竞速赛和远距离飞行赛的最兴旺时期开始了。这一年,
吉米&iddot;杜利特尔驾驶的一架美柯蒂斯r3c‐2型飞机在竞速赛中获胜,平均时速达23
25英里。1926年一架意大利产的马基浮筒式水上飞机获胜。1927年5月,年轻的美
国人查尔斯&iddot;林德伯格(旧译林伯)驾机征服了大西洋,首次进行了一次单人从西
向东飞越大酉洋的中途不着陆飞行,全程3600英里,历时33个半小时。第2年,一个
德国人反向飞越了大西洋。同年5月和6月,一名英国人又驾机飞越了太平洋。竞速
和创纪录飞行,既使全世界的航空界在沸沸扬扬中获得不断发展,又昭示了飞机在
征服空间距离方面无比广阔的前景。山本五十六正是在这样一个时刻来到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