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大量集中使用的原则已在此基础上确立下来,参加一次战役的飞机多达1000架
已不罕见。1918年9月,以美军为主力实施的圣米耶尔战役,协约国投入的飞机数量
多达1500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共生产军用飞机1819万架,作战双方投
入战场的飞机数约为10万架。此外,飞机本身的技术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发动机
的功率越来越大,并出现了多发动机飞机,飞机的飞行高度有了提高,速度在加快,
航程在加大。
飞机技术的发展拓展了飞机的应用范围,在陆基飞机刚刚发明后不久,一些拥
有天才般想象力的发明家便试图发明一种联结天空和海洋的新机种‐‐水上飞机。
1905年6月6日,法国人加布里埃尔&iddot;瓦赞发明了第一架从水上起飞的飞机。1908年,
美国人格伦&iddot;柯蒂斯又发明了一种称为&ldo;潜鸟&rdo;的水上飞机。1910年,美国海军第
一次使用舰载飞机起飞成功,从而宣告了海上航空母舰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英国最早使用舰船运载飞机投入战斗。当时作为航空母舰使用的舰船是利用旧
巡洋舰或战列舰改造的,它仅有停机平台而无起飞跑道,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是用吊
车吊卸在水面上进行的,因而十分原始,又由于航空母舰在飞机起飞时必须停止不
动,战斗中极易受到攻击。这种情况迫切要求改进航空母舰的起飞装置。到第一次
世界大战快要结束的时候,英国海军在军舰的飞行甲板上试验起飞和降落获得成功,
在1918年建成的&ldo;百眼巨人&rdo;号的甲板上,第一次建造了完全没有阻碍的飞行甲板,
并装备了起飞弹射器,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虽然舰载飞机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中只是作为舰艇的附属兵器配合舰艇而行动,没有取得什么惊人的战绩。
但是它的投入使用,却意味着飞机航程的增大及拥有战术发起上的突然性。因此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航空母舰便开始大量出现,获得长足发展。但是由于&ldo;巨
舰大炮主义&rdo;的影响,各国海军其时仍把注意力集中在制造大规模的超级战列舰身
上,对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的认识仍然极为肤浅,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还只是
被视为一种辅助兵力,设想用它来掩护战列舰、巡洋舰在大海上冲锋陷阵。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广泛应用,揭示了它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战争
结束后,在欧洲军事学术界和军政界展开了对航空兵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问
题的热烈讨论。一种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飞机的军事价值,主张大力发展航空兵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