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这时朝鲜为了向帝国政府施加压力,居然挑动汉城驻军兵变,包围了皇次子定漠官邸,兵变士兵声称要让上国皇子听到&ldo;朝鲜士兵和百姓的呼声&rdo;,整天在官邸周围大呼小叫的闹个不停,还好暗中策划这次兵变的大院君也不愿意真的伤害了帝国皇子,因此只是命令士兵们围住呼喊就行,谁也不准当真冲击官邸。但定漠自小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好好的在卧室里睡觉,听到外边吵个不停,心头怒火就有些挡不住了,一把抢过禁卫士兵的步枪就跑到官邸大门外当着朝鲜士兵面&ldo;碰碰碰&rdo;朝天连放了三枪,当场就让朝鲜人目瞪口呆,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帝国皇次子居然不怕死,而且还颇有胆气的跑出来公然挑衅,一时间安静下来谁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定漠气势汹汹的站在官邸大门口,一百多名禁卫军士兵在他身前排成两排,人人平端步枪,刺刀如林,那架势就是谁再敢靠进一步他们便要众枪齐发,这等威势让几百名手中提着大刀、长戟的朝鲜士兵缩手缩脚的,定漠看他这些朝鲜人外强中干,心中倒有了几分瞧不起,大喝一声,命令卫队一齐向天鸣枪示警,一百杆新式步枪发出的巨响倾刻间便瓦解了朝鲜兵的锐气,也不知道是谁惨呼一声,黑压压的人群扭头便跑,在定漠和禁卫军士兵嘲讽的目光中,数百名朝鲜士兵你推我挤唯恐跑的比别人慢了,互相踩踏,哭爹叫娘的狼狈不堪,十几个在乱兵中挤倒的士兵被人连踩带踢,躺在地上哼哼叽叽的爬不起来,当真是丢尽了大院君的脸面。
当得到消息连夜坐着小轿赶来的大院君看到提着步枪得意洋洋的站在大门口迎接他的皇次子定漠和躺了一地被自己人踩的鼻青脸胀的汉城士兵时,大院君明白自己连这位帝国二皇子都斗不过,又怎么是整个强大帝国的对手?陪了一番笑脸之后大院君心中暗生毒计,看来只有把这位皇子给软禁起来,才能逼得中国皇帝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动兵生事。而就在当晚,定漠派人向朝廷送去了一封紧急书函,肯定的说明了在解决大院君之前无法和平了解决朝鲜驻军权的看法。定漠的这封密函让整个帝国中枢都放弃原来&ldo;以朝鲜治朝鲜&rdo;的计划,要么尽快杀掉大院君,逼迫李熙接受帝国要求,要么就只有颠覆整个李氏王朝了。
第二卷第三百零一章:权力争夺
而大多数的内阁大臣都主张采用一场急风爆雨般的突袭把碍手碍脚的大院君给解决掉来降低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同时内阁大臣们也认为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保留李熙的王位对于稳定朝鲜局势,加快民族融合是有好处的。但是内阁的这两条意见却遭到军方的坚决反对,总参认为斩草不除根只能把朝鲜变成第二个日本,不但大院君要除掉,连带着整个李氏王朝都必须终结,国防军应该以雷霆万均之势扫荡所有敢于抵抗的朝鲜军队。
内阁与军方的意见分岐实际上代表了帝国政府内部的重要矛盾‐‐在长期内、外战争中不断壮大的军方势力与把持帝国朝政的内阁文官势力的矛盾,军方希望通过战争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力量,并通过不断开赴海外的藩国派遣军巩固军方在帝国政局中的发言权,而内阁不愿意军方坐大进而威胁文官政治,这两者都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支持,更要命的是,皇长子定溯显而易见的支持文官政府,而皇次子定漠却得到军方将领的拥戴,但无论是谁,他们都必须得到皇帝陛下的支持才能压倒另一方,令他们都信心满满的是双方都认为皇帝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军方认为皇帝长期以来重视军队的建设,而全军对皇室的无比忠诚更让皇上放心,可几阁文官也认为皇上向来重视内阁意见,自宪法公布后。更是非常明显的把帝国政策地决定权向内阁转移,如果皇上不支持内阁,那这一切又如何解释?于是利用朝鲜问题来试探皇上的心思便成为双方分岐的根本原因。
而负责藩务的皇长子坚定的支持内阁,认为解决日本、朝鲜问题都必须注意到当地的实际情况,一味以武力解决不但不得民心,而且很可能会激起叛乱,对于迫切需要稳定发展的帝国政府来说这绝对是错误地。因此他认为可以暂时保留名存实亡的李熙与和宫亲子,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彻底废除。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定溯建意父亲诱捕大院君李是应,逼迫李熙签订亲华协议,以保证李朝王族为交换条件,接管朝鲜军、政事务。
事实上王财心中也很矛盾,避免出现军人政权是他心中既定地国策,随着帝国安全形势的日渐好转。削弱军方权力是必然的,但是如何才能保证几十年来军事发展成果的同时实现军队国家化呢?现在的帝国国防军绝对不可能因为名子叫国防军,就真的实现了军队国家化,实际上从总参到各军普通士兵可以说都是效忠于皇室,而并非效忠于中华帝国的,为了将来能慢慢地将军队权力转移,王财就不得不对军方力量做一个必要的压制,况且王财也认为没有必要因为朝鲜部分官员的阻力而发动全面的军事打击。定溯与内阁的提法虽然风险很高,但确实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成功之后更是省缺了无数刀兵之祸,于是皇帝左思右想之后,最终同意了内阁的意见,派遣一支精干力量赴朝鲜以传旨为名诱捕大院君李是应。随后在皇次子定漠的配合下攻入朝鲜皇宫,胁迫李熙签订亲华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