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都要接不过来了。
首先接到的竟然是陈一凡打过来的电话,刚接通,他立即迫不及待的说:“恭喜徐老师。”
“徐老师的发言真是太帅了!”
“我……”
叽叽喳喳说了一箩筐的夸赞话语,回头就提到了已经过去几天的事情:“徐老师怎么看待星海之子这个概念。”
“我们的电影是不是可以加入更多的一些细节想象力,来完善基底框架……”
“我在考虑一个重要的设计问题,我们是不是让科幻更硬派一些……”
“这方面的事情李导和庄导都不太能清晰……”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流浪地球’项目关注度都不会低。”
“我其实是希望做成硬科幻类型的影片,让更多的元素具备科学依据,哪怕最终呈现出来的只有简单的一句台词,也足够让电影升华。”
“所以我在考虑聘请几个关联性较强的科学家当顾问,丰富影片的一些框架设计……
其次是让各种场面更有科学逻辑性……”
最后,陈一凡说道:“当然,最终目标是让全世界明白什么是我华国的科幻!”
徐年耐心听完了陈一凡的各种想法,然后直言不讳的回答:“陈导,你对我的期待太高了。”
“其实你们才是专业的,我只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普通演员,能做得很少。”
“这些事情不需要太着急的,也不用那么啰嗦,遵从自己的内心就可以,相信自己吧。”
“让蓝星去宇宙流浪这个概念已经超越了目前全球科幻影片的想象范畴。”
陈一凡:“好的。”
结束这通电话,徐年还真是有点哭笑不得,他是没想到陈一凡会在这样的时机谈论这种话题。
只能说,年轻的陈导被奥斯卡奖杯的浮华给迷了眼了。
已经开始幻想明年走上奥斯卡了。
科幻片,尤其是硬科幻,在全球范围内的电影奖项中其实都是乱杀的。
地球的流浪地球不能完全算是硬科幻,至少第一部不那么硬。
很多概念比较虚。
没有基底。
准确来说应该归属在太空歌剧这个类型里,并且是比较软的太空歌剧。
一些概念不太经得起推敲。
对于硬科幻爱好者来说,属于存在一些逻辑硬伤的类型。
陈一凡的想法很简单,他想把徐年随便吹的牛落地一下,让流浪地球整体框架更加震撼。
至少要在某个角度颠覆目前的科幻影片。
对此,徐年的看法是陈一凡想得稍微有点多了,让蓝星流浪这个概念已经是蓝星从未出现过的了。
毕竟之前陈一凡的设想是基于太空而非蓝星本身的。
其实在科幻片领域蓝星是比较匮乏的,三体这类知名的太空歌剧作品并未出现。
很震撼的星际穿越之类的科幻影片也没被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