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

怪力小说>狂飙三部曲爱豆版免费观看 > 第376章(第1页)

第376章(第1页)

还有两年,司徒就离休了。想想京城没什么亲人,要求回湖北,以便在家乡的岗位上退下来。这样,组织部调她担任湖北省政法委副书记。

除眼角有几丝鱼尾纹,下巴略微显得圆润了,岁月并未给她留下过多痕迹。早年那马尾巴发式如今剪成齐耳短发,穿套藏青西服;端庄矜持,雍容华贵,派头十足。

人们用&ldo;家宽现少年&rdo;表示对她的羡慕。在常人眼里,她仕途顺当,家庭和美,生活幸福。而内心里,司徒认为自已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是同立言共同度过的时光。当年,纵使有诸多窘困、烦恼和苦涩,回忆起来甜蜜而耐咀嚼。那些初恋的日子啊,看似失落了,却是永远梦魂萦绕!她只能拼命工作,在案牍形劳中求得排遣和宁静。

踏上汉正街,淡忘的一切倏忽唤醒了,复苏了。可是,她发现随处是高楼。昔日宁静的大街变得闹闹嚷嚷,那些富有诗情画意的白粉高墙、黛色布瓦、雕花门楹、楼外楼天窗几乎消失殆尽。好不容易寻问到改作电子市场的电影院,对面那熟悉的小楼已无处寻觅。

伫足电子市场前,司徒久久凝望街对面高楼,思忖刘家住在哪层哪间房屋里呢?从电视、广播里,报纸杂志上,她了解到立言历尽磨难后,自强不息,成就卓越。衷心地为他高兴。如今自已又回到故乡,虽说同住一个城市,家在一条街上,但生活在两个圈子里,笃定终生难以谋面;也许会互相知道消息,但是永远不能互通音信,互相来往。想到这里,心里不由涌起一股伤感,酸酸地,怅怅地……

从两栋楼过道间吹来的风吹乱她的云鬓,也吹迷她的双眼。她理理鬓发,抹抹眼睛,顿时冷静了。见了面还能有什么话可说呢?自已是党的高级干部了,怎么竟然沉迷追寻青年时代稚气的罗曼蒂克?她为这种小资情调失笑了。长期的政府机关节律使她历练出一种定力:抑制个人情感,喜怒不形于色,按文件办事。固然不免如钟表一样刻板,却指导大众行为和生活‐‐引人瞩目,稳定而有序。当省悟到自已地位,司徒打消寻访大兴隆巷居民拆迁去处念头。路途,甚至把准备邀集同学聚会的计划也取消了。自已工作部门敏感多事,社会关系一多,容易招致麻烦。再则,同学聚会,刘立孝必定到场,岂能不扯上立言的事?又譬如说,有人找来法外施恩,答应不答应?答应了,丧失原则;不答应遭人议论。还是将自已封闭起来为宜。实际上,潜意识里,她愧疚昔日对立言的背弃,尽管这背弃并非她的过错。伊到底难以自处啊!

走了一程,来到故居,双狮巷变作二十多层高的公寓。家里安置在八层楼上,父亲早已谢世,两室一厅只母亲一人住着。真正的空巢家庭啊!当着妹子一家三口,哥哥嫂子和两个侄儿回来聚首,她才高兴起来。是呀,回到家乡到底是件欣悦的事呢!

不想,她上任第一天就遇上棘手难题。一群受处理的造反派要求落实政策。

事情是这样的。粉碎四人帮后,湖北揭批查运动如火如荼,将大小造字号人物一网打尽,还以反对英明领袖之名枪毙多人。华国锋倒台,中央政策松动了,关押的普通群众陆续释放。可是,当初仅武汉送报逮捕判刑仍达258人之多。中央打下来,要求重议。于是,黑名单缩至74人。中央仍嫌打击面过大。只批准判处夏帮银、朱洪霞、胡厚民、张立国四人徒刑。这样显然难解湖北大小官官们十年心头之恨。市里又找出四个小&ldo;四人帮&rdo;:顾建棠、吴炎金、彭祖龙、严常,宣布判处徒刑。至于专县更是肆意胡来。

但是,释放的造反派毕竟为大多数。这些人一没偷,二没抢,也不是为自已事儿,是你共产党要搞,凭什么冤枉坐几年牢?心里当然不服。

朱裁缝瘦瘦地,白净面皮,相貌斯文。他出身三代服装工人家庭。初期,为打成反革命的工友鸣不平,又写大字报批判缝纫社书记给女顾客量尺码时,常在别人身上乱摸,结果自已也关进牛棚。终至造反。十年,朱师傅有八年半受压;在揭批查中,书记指控他为四人帮帮派体系里人,被公安局抓捕关押三年。法院最后以免予刑事处分之名,放他回原单位。退休后,朱裁缝加工服装,自产自销搞了一阵,倒也逍遥。如今,朱师娘过世,两个儿子各有小家。他一人住着,很自由。他为人耿直,危难时从不乱咬。生性慷慨,急人之难。朱裁缝自已每月也不过三百元生活费,听说造反战友卢小明妻离子散,生活无着。竟将妻子安葬费一万元合手交给卢小明。因而,他深得大伙信戴。昔日战友总好摸到朱家坐坐。朋友相聚,谈起遭遇,个个愤慨难平。

&ldo;叶剑英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总结说,的错误主要由毛泽东同志负责。既是这样,为什么找我们普通老百姓算账呢?&rdo;

&ldo;百万雄师杀了人,明明是罪犯,譬如,汤忠云公然将戴鹏活埋,后因拒捕被击毙,反倒追认为烈士。我们只写几张大字报,揭发当权派胡作非为,倒抓起坐牢。这公平吗?&rdo;

&ldo;好多人被开除公职,连饭都没吃的。到底为什么?!&rdo;

最先是朱裁缝、王晶、李家骥几个人在朱家发牢骚。时间一长,越串,人聚集越多;越议,人们心里越烦。人一多,门路多,信息多,办法多。大伙决意向当局讨个说法,讨回公道。朱裁缝的家成了联络点,成了定时开会的地方。有次,人们叫的叫,嚷的嚷,骂的骂,声音太大,同楼住户打电话派出所投诉,来了两个年轻的警察,歪着头在门口看了看,问道:&ldo;你们这多人聚在一起做什么?&rdo;准备寻岔子。这些人本来有气,正不知找谁吵嘴。个个怒目相向。陈一新没好气地回答:开会!警察完全可以追问,开什么会?一瞧人人眼里冒火,脸上气色不对,知道再问两句必然自讨没趣,说,哦,开会,人家开会嘛。走!自已下台阶走路。自此,这种会议更显得合理合法,大明大白聚集议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