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微微的叹了一口气,拈着手中的莲花灯,不知是想到了何处,目光中有几分怀念与黯然。
宁离教那目光触动,不觉问道:“……可是有你相识的师兄,也被拘在其中么?”
知客僧叹道:“算不得认识,不过神往罢了。”
虽身居佛寺之中,但他也知道眼前这位小郎君的身份,轻叹道:“宁离师兄是沙州人士,应当知晓,当年沙州送了许多佛经到建邺里来……俱是一并送入了净居寺的。”
宁离此前从未曾听说过这一遭,心中不免“咦”了一声。但他到底出身沙州,隐约间有些猜测:“可是仙岩寺送来的?”
“我也不知。”知客僧摇头,“许多梵文典籍都被送去了净居寺,由寺内的一位师兄译出,再送与建邺。我从前问过师父,那位师兄佛法精深,为何佛会从不见他前来?师父只是摇头,让我不必再问。后来再想,他那般的造诣,却也被困在净居寺内……”
一声绵长叹息,知客僧面上,叹惋意味,几乎满溢。
便是宁离听着,都生出了一种可惜,不免问道:“他如今还在净居寺里么?”若果是的话,或许改日他可以前去探望。
谁知这一语落下,知客僧却是满脸苦笑,摇了摇头。
“后来便没有佛经送来了……我去问师父,才知道,那位师兄已经悄然圆寂了。”
42。2
宁离些微怔愣,不想竟是这般的结果,彷佛一并有惆怅涌上,低声道:“原来是天不假年。”
知客僧叹气:“可不是么?”
说话间的工夫,已是沿着院墙,绕到了浮屠塔前。宝塔巍巍峨峨,高|耸在云端之下。
许是僧众们渐渐上塔,数处已见得灯盏轮廓。莲花模样在檐角下无声燃烧,煌煌煊煊,次第错落,恢弘有若明辉万色。
宁离若有所思。
建初寺本为江东第一佛寺。
元熙之时,想来声名亦是崇隆。
他问道:“为何当初那座琉璃塔,不是修在建初寺里,反而是去了净居寺?”
知客僧道:“因为那时,寺内的浮屠已经屹立有百年,经战火而不倒,总不能推了这座塔罢。”
宁离仍是觉得奇怪:“难道不能再建一座?”
知客僧摇了摇头。
想来其中还有些特别的关窍,只是不为外人所知。
只听知客僧道:“因为那座琉璃塔,乃是元熙十九年佛会后修建。其实一直有传言……或许与当时那位论佛击败了波罗觉慧的师兄有关。”
宁离心中一跳:“原来如此!”
彷佛有些理所当然之感,竟然半分也不觉得怪异。而建初佛会上,教西蕃大出了洋相的僧人……
忽然间,又有疑惑爬上心头。宁离道:“不是说,是建初寺内一无名小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