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内审工作有点多,我这来听听你的意见。”
刘怀民说着就拿起桌上的烟抽出来一支,杨小涛顺手拿出打火机。
“我没啥意见,还是老样子,要严格审核,不能放松。”
杨小涛说完,刘怀民点点头,“这点我们清楚。”
“不过,这次审核的工厂有点过。”
“所以,我们准备两条路线。”
刘怀民继续说着安排,“一条是往西然后再往南,最后从东南回到四九城!”
“另一条是从东再往北,然后回到四九城。”
“这两条线几乎涵盖了九部百分之九十的工厂,部门。”
“预计在一月份之前完成工作。”
杨小涛听了在心里默盘算着,“时间会不会有点紧张?”
“如此短的时间,几乎每一地的工作只有三两天,会不会影响内审质量?”
见杨小涛这般说,刘怀民也有些担忧,但时间紧迫,他也没有办法。
“没办法,我们已经做了最好的安排。”
“休息只能在火车上了。”
“就这样,我们还是分组来进行的。”
“这每个组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法务,有的侧重核算,有的侧重技能。。。”
“如此才能满足计划要求。”
杨小涛听了只是点头,并没有立马答应。
他清楚内审的情况,说白了就是下去挑毛病,而且很多时候挑出毛病的地方,都会面临处罚。
然后处罚的直接受害者就成了工人。
所以工人对这种内审工作,并不喜欢。
杨小涛也理解,毕竟平时都是这样做的,怎么到来内审的时候就不行了?
就错了?
更有甚者可能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这些人更不愿意看到内审部了。
所以,他们便会研究内审工作。
从而找出对付内审工作的办法,减轻发现问题的可能。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最后杨小涛提出年后增加内审人员,刘怀民这才离开办公室。
见刘怀民离开,杨小涛却是陷入沉思。
内审工作不好做,这个在当初杨小涛主持成立的时候就意识到了。
这些年下来,每次内审都会检查出不少问题。
只是,时间长了,下面的人也开始摸清楚内审的三板斧,便有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有时候,内审员想要的东西地方早就准备好了,甚至地方上存在互相通气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