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太后不发一言,极为配合,只微微闭上双眼,神情似在享受,却更似在忍受。
即使太后在脸上扑了一层厚厚的粉,上了一层夸张的浓妆,依然掩饰不住她那疲惫的倦容,浮肿的双眼,还有摇摇欲坠的身体。
去年的除夕宫宴上,太后害人终害己,最后伤了底子,之后病情便时好时坏,只能一直卧床休息,在慈宁宫中静养,许久不曾出现在众人面前了。
其实小茶在救了她之后,倒是开了一张清毒的方子。
可惜太后根本信不过小茶,总担心她会趁机给自己下毒,是以小茶那次所开出的方子,太后找信得过的太医重新再检查一遍,确认此方子可用,才敢叫人去抓药。
之后,便一直由那名太医全权负责,根据太后的身体状况,随时调整药方。
太后这是明摆着打小茶的脸,表达她对小茶的不喜呢。
对此,小茶一点也不介意,太后想怎么查就怎么查,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反正她开出的方子绝对没问题,就是每种药材的份量都有些不足,用了不能很快清除身体的毒素,只能慢慢拖着,三、五年后就能好了。
现在改由那名太医接手,太后好得就更慢了。
倒也不是太后信任的那名太医医术不精,实在是太医署的太医们在宫中行走多年,早已练就了一身保命的本事。
他们每开出一个方子,其中的药材份量都是经过仔细的考虑的,秉持着&ldo;不求有功,但求无过&rdo;的宗旨,只要方子吃不死人,哪怕治疗的时日长一点,也比他们丢了性命要强。
这些已经成为太医署的太医们心照不宣的&ldo;潜规则&rdo;,所以小茶开出的方子正合太医心意,之后再由他本人来开方子,份量更少,自然治疗效果也就更差了。
小茶明知道是这回事,却没有一点要帮忙的意思。
开玩笑么,反正太后都信不过她了,她再巴巴地贴上去帮太后更改药方,万一太后出了什么事,还不得把责任全部推到她头上啊?
她又不是傻。
于是,太后就此沉寂下来,对小茶不再造成任何威胁了。
就在太后差点第三次摔倒之后,巧儿终于忍不住开口劝道:&ldo;太后,您‐‐&rdo;
&ldo;不必劝哀家了,哀家主意已定!&rdo;太后手一扬,打断巧儿的话,勉强站稳后,用浑浊的双眼看着巧儿那张满是担忧的小脸。&ldo;哀家今日一定要出席这场宫宴。不过是一段时间未曾在人前露面,那些个不长眼的东西便一个个当哀家是死的,竟然传出那样的名声,谁给她的胆子?&rdo;
说到最后,太后气得脸色铁青,不住地喘着粗气。
巧儿吓得花容失色,急忙扶着太后,一边帮太后顺气,一边吸了吸鼻子说道:&ldo;太后,今日可是大好的日子,您千万别提那个字眼,不吉利。&rdo;她眼眶都红了,语气一度哽咽。&ldo;奴婢希望您好好的。&rdo;
太后一怔,须臾便明白巧儿的意思,脸色稍稍有所缓和:&ldo;巧儿啊,你是个好的,不必担心,哀家老啦,早就看淡了这一切,死不死什么的,又有何关系呢?&rdo;
&ldo;太后‐‐&rdo;巧儿哀嚎一声,扑通一下跪在太后面前,仰起小脸,泪如雨下。&ldo;太后,奴婢不许您这样说,您一定能活得长长久久,长命百岁的。&rdo;
&ldo;好孩子!&rdo;太后心疼地扶起她,伸手从另一名宫女手中接过帕子,轻轻帮巧儿擦拭眼泪:&ldo;难为你一心为着哀家着想,就是冲着你的这份孝心,哀家也不会轻易去死的。&rdo;
&ldo;太后……&rdo;
&ldo;好了,打扮好了吗?一会子某些人就该到慈宁宫给哀家请安了,再过半个时辰,那些外命妇也要进宫觐见哀家,哀家必须出去了。&rdo;
&ldo;太后,奴婢扶您出去。&rdo;
&ldo;好好好。&rdo;太后笑眯了眼,轻轻拍着巧儿的手,扶着巧儿的手背施施然地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