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

怪力小说>汉末太平道三兄弟 > 第三十二章 黎阳与举大事(第1页)

第三十二章 黎阳与举大事(第1页)

第三十二章黎阳与举大事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十一月间,朔气凛冽,风吹广野。从黎阳津的渡口,望向数里宽的滔滔大河,就能感受到一种贯穿历史的浑厚气概。

冬雪漫漫落下,冰花洒于岸草沙洲。浮冰起伏河上,碰撞出金石之声。然而大河浩荡,冰不能合,河心奔湍宛若奔马。千里卷沙,夺气吞声,雾气蒸腾如同烟霞。

“挟山川之力,通中原之咽喉…这就是大‘河’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里的‘河’,也是黄河…”

张承负蹲在黎阳津的渡口,提着一根简易的竹竿鱼竿,串着粗麻的鱼线,钓着黄河的鲤鱼。他一边垂钓,一边看着漳水的支流与清河交汇,又一同与黄河相连。至此,贯穿河北大地的河网,也于此处,与浩荡的黄河连到了一起。

黄河,这条塑造华夏的母亲河,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中,有个专属的称谓,就叫“河”。此时这条大河充沛的气势,远比后世缺水的状态,要煊赫澎湃的多。而她经常泛滥改道,“决溢横流”,如同“游龙”,也深刻决定着下游各州、各郡县的兴衰。

“上古卫河、淇水合流,为黎水。山南水北的位置是阳。所谓‘黎阳’,就是黎水之北。只不过,眼下河道变化,黎阳沟通大河,就成为了中原南北沟通的要道,真正的‘咽喉’!”

鱼儿上钩,冬雪浮冰中,晃动起一道水波。而后,鱼竿猛力一抬,它就蓦地飞起,落到了少年的手中。少年看了看这鲤鱼的成色,满意点点头,丢掉旁边的草篓里。

然后,他站起来伸展了个懒腰,目光深深,环顾着这至关重要、商旅繁华的黎阳津。

黎阳津处,黄河较为狭窄,水流湍急,是天然的钓鱼点…嗯,更是天然的渡口。一直以来,这都是兵家必争的渡河之地。它的地位,绝不仅仅是一处渡口,更由于河北水系的沟连,成为通往冀州北上运粮、或者从冀州南下输送,所无法绕开的“河关”。

大河中下游延伸数千里,小股的商旅行人,能够渡河的地方极多。但到来数万大军渡河的规模后,能北上的就只有寥寥几处通道了,而尤其以黎阳最好!

从西边上游的河内,虽然也可以北上渡河。可要穿过太行余脉,维系数万大军的补给,实在是太过艰难。从东边下游的东武阳,当然也能渡河北上。但还是同样的问题,缺乏继续向北,深入冀州的水道。

后世曹操北攻冀州,黎阳就是绕不开的河道关卡,必须不惜代价的先攻下来,才能有后续北上的河运粮道。而等黄巾爆发起义后,数万大汉官军北上的必经之处,也一定是这里!

“若是能守住黎阳,阻止官军渡河?…很难啊!”

张承负给鱼钩上绑了只虫饵,又丢到河水中。随后,他蹙起眉头,呆呆看着河面,思索着这种据河防守的难度。

要守住黄河河关,有两个很大的挑战。一个是官军可以先从上下游登陆,再从陆上攻打黎阳。另一个,官军也可以绕道,拿下内黄县,从而截断黎阳后方,就像曹操当年北上时的打法一样。而冀州内陆,又有太多的世家大族与豪强,可以与官军策应,并提供粮草…

“若是能在黎阳筑堡,修筑粮仓…那就是隋唐的黎阳仓,决定天下的要冲!可眼下,这里不过一个集镇,没有城池要塞…”

张承负遥想片刻,摇了摇头。他把鱼竿插在土里,又眺望向大河的对面。那里是白马津,与黎阳津相对,但却远没有黎阳津重要。

要南下河南,打通河南的水系,大约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就是袁绍的打法,黎阳渡河,往上游打,掌控延津两岸。控制原武,打官渡,控制济水与鸿沟水。

而另一条路线,则是往下游打,控制濮阳,继而掌控濮水直到大野泽。濮阳的名字,与黎阳一样。濮水之北,就是濮阳。

“大河南北的征伐,始终绕不开这些河道,也绕不开这些河关。因为,在眼下,河道就是军队移动的‘高速路’,是后勤最为快捷的补给线…河南河北,关键就在这‘河’上!”

张承负默默思量,“独钓寒江雪”。那些看似遥远的厮杀,却像近在咫尺的冰雪,能触手感受到冰寒。毕竟,距离举大事,已经不远了…

“啪~哗~”

笨笨的鱼儿又一次上钩了,在水面上扭来扭去。但张承负却没有看那鱼,只是心中想着。

“黎阳是必争之地,若是能在黎阳,靠着集镇筑个土堡,再放个诱饵过来死守…是否能拖住大汉官军几个月,为起义多争取些时间?可谁能到这里,吸引住官军呢?总不能是师父或者两位师叔吧?…”

张承负想着这些“不敬”的念头,一时出了神。而高道奴匆匆赶来,看到那起起晃晃的鱼竿,赶紧两步奔来,巨力一拉!

“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