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自从去了中京便一直都没有消息,对此赵尚也很着急,多次给辽国去信询问此事,但回复的人每次都是耶律洪基,至此赵尚也大体明白了辽国现在的局面,耶律宗真看来真的是病重了,要不然辽国不会无礼到这种程度。
宋辽两国身为兄弟之国,一般情况下,赵尚写的亲笔信,都会由耶律宗真亲自回复,不可能由太子代替,除非是耶律宗真现在已经提不动笔了。
皇帝的笔迹,即使是病重,也没有人敢模仿,这种时候要是随意模仿皇帝的笔迹,那就是矫诏,会死很多人的。
想明白了这些后,赵尚反而不急了,只要苏洵等人没有生命危险便好,至于什么时候能回来,估计也得等到辽国新皇继位以后吧,反正这个时候辽国是不会放人回来的。
天启四年这一年就在如此诡异的气氛下走到了尽头,这一年中,三国大战,还牵扯到了青塘,其中青塘最惨被灭国,大宋获利最大,辽夏二国只能算得上一个不赚不赔。
而大宋也在积极的建设新得来的土地,天启五年的元夕节刚过,赵尚便同时收到了两份奏疏,一份是富弼的,另一份则是文彦博的。
富弼弹劾文彦博收受贿赂,假公济私,希望朝廷将文彦博召回京治罪;而文彦博更狠,直接弹劾富弼在青塘大肆收买人心,有不臣之心。
两人之间的恩怨,赵尚虽身在京城,但也知道的一清二楚。
据锦衣卫传来的消息,文彦博刚刚到达青海国,便收缴了富弼的监察之权,大肆安插自己从京城带去的人。
这些人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找毛病,青海国成立还不到半年,底下各种肮脏事当然不会少,因此文彦博借题发挥,杀掉了好几个替罪羊,这几个替罪羊都是流内官,不是正经仕途出身,被杀了士林中也不会有多大的反响。
赵尚拿着手中的密报笑着问道:“朱卿,你身为锦衣卫指挥使,你觉着此次事件错在谁?”
朱孝武小心的回道:“官家恕罪,臣只是如实查探消息,禀报消息,至于谁有罪?该当如何治罪?那就不是臣的职责了。”
赵尚点了点头道:“不错,大伴小心谨慎的性子看来你也算是学到了。”
朱孝武拱手道:“臣自从接了这个位置后,便丝毫不敢大意,生怕会坏了官家的大事,这样臣可就死有余辜了。”
赵尚摆了摆手道:“你的性子朕知道,要不然朕也不会让你来当这个指挥使?好好办事,不要有其它杂念,朕不是卸磨杀驴之人,大伴便是你的将来。”
“官家隆恩,臣铭记在心。”
赵尚继续吩咐道:“盯好青海国的事,有什么事要第一时间告诉朕,还有便是日后锦衣卫的密探如果想退出,那也可以,但必须签订保密协议。”
“官家仁慈。”朱孝武感激涕零道。
像锦衣卫中的人,说白了就是官家的脏手套,未来哪一天说不定就被官家给扔掉了,现在官家竟然答应让他们退出,那可真是天大的隆恩了。
赵尚笑道:“要想让一个人保密,最安全的办法便是靠人心,而不是靠利益,此话朕与卿共勉。”
“官家的教诲,臣牢记。”
等到朱孝武退下后,赵尚又把范仲淹叫进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