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看着贾政手上的册书,眼睛有些发亮,领着贾兰上前细看,说道:“兰儿,你仔细瞧瞧,以后要学琮三叔,男儿才不负此生!”
贾政听了点头,说道:“珠儿媳妇这话极是,好好教养兰儿,将来给家里争光。”
宝玉听了这话,心里别扭的快要晕倒,只觉得双腿有些发软,似乎快要跌倒。
他突然想到方才黛玉进堂的形状,林妹妹竟将贾琮这劳什子册书,紧紧抱在怀里,就像无上珍宝一般,这怎么得了!
王夫人听了贾政的言辞,实在没想到东府那小子竟如此了得,考学比东府大老爷还要厉害许多,生生又抢了怎么大的风头。
自己的大儿媳也是混了头,竟然当着这么多的人,吹捧起那小子,看他对自己儿子说的什么话,胳膊肘都不知拐到那里去了。
王夫人看着贾政手中会试册书,恨不得上前一把撕烂……
薛姨妈虽然很是震惊,但这些年她都有些习惯了。
她只觉得女儿眼光当真是毒,挑中这样的人物,这琮哥儿还真是邪性到底了,科举登科也就罢了,还此次次都是魁首。
虽然这琮哥儿出色,只是出色得有些过了,她心中叹息,越是这样的情形,女儿心中那些念想,也就愈发渺茫……
……
此时,贾母也开始醒悟过来,自己孙子这次会试下场,做了件何等了不得之事,连当年的敬哥儿都远不如他。
贾母心情有些沉重,琮哥儿这等出色,自己的宝玉也就愈发悬殊起来……
不过作为贾家的国公诰命,贾母还是知道贾琮得中会元,对贾家门第是极好的事,心中还是高兴的。
贾母对王熙凤说道:“凤丫头,如今你当着家,琮哥儿这等喜事,可是要好好操办,该用的银子不能省。
也不能由着他那清简的性子,这样的大事简简单单就收场。”
王熙凤笑道:“老太太这话极是,这事不能由着琮兄弟的意思,得由着老太太的意思,必须大操大办。
如今天气暖和,存不住东西,昨日开始,我才让林之孝两口子,采买了一批猪羊果菜。
只要明日有人道贺,就能大开流水宴席。
只是老太太心里要有个预备,怕是这样的热闹,这些日子不止这一遭呢。”
贾母听了这话,神情有些疑惑。
一旁的贾政笑道:“琏儿媳妇的意思我懂,下月就是殿试之期,琮哥儿是头名会元,多半有一甲之资,到时会比今日更加荣耀。”
贾母听了也有些恍然,琮哥儿今日这等体面,竟还是不够的,居然还有一遭更大的……
王夫人听了都有些晕眩,只怕到了那个时候,自己老爷又要拖家带口,巴巴过来看那小子的风光。
宝玉听了父亲这话,不由得天旋地转,心中悲愤,柔肠寸断起来……
贾琮这等接二连三折腾,还不把老爷的火头都招出来,必定要死命逼自己读书,只怕以后都要困在东路院读书,还不如死了干净……
……
堂外丫鬟来报,说琮三爷已回府,如今往西府过来,给老太太报喜。
却是贾琮回了东府,听管事说姊妹们都去西府报喜,这等会试登科喜事,按长辈礼数惯例,他自然也要来和贾母报喜。
等到贾琮进了荣庆堂,贾政自然不吝溢美之词,将他着实夸奖了一番。
他看着贾琮的目光,老怀大慰之情,溢于言表,目光炯炯,神采飞扬,似乎比贾琮还要兴奋高兴一些。
贾政又按着族中行事的惯例,提醒了贾母几句。
贾母又吩咐林之孝开了荣国祠堂,让贾政陪同贾琮,自然不忘带上宝玉、贾环、贾兰等男丁。
几人进入祠堂告慰祖先,又将那张礼部会试册书,端端正正供在香案之上,大概是让祖宗有空也来看看,一起高兴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