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包拯并不记得为太子做过什么,包拯的心中只有大宋朝廷,请太子别把它们混淆了。&rdo;包拯边说边向门外走去,当他走到门口时,突然回过头来问道,&ldo;太子知道飞花帮吗?&rdo;
&ldo;飞花帮?&rdo;太子满脸疑惑,他摇摇头,&ldo;没听过,包大人问这个是什么意思?&rdo;
包拯呵呵一笑道:&ldo;太子没别的事的话,包拯就此告辞了。&rdo;
&ldo;包大人,别急,我让下人送你回府。&rdo;太子清醒过来急忙招手叫人过来。
第四部采花奇案第十六章朝廷风波(一)
太子府的人把包拯匆匆送到开封府衙门口时,天已快亮了,包拯推开门进去时才发现公孙策,展昭正焦急的等在大厅里。
二人一见包拯平安无事的回来了,惊喜异常,公孙策激动的说道:&ldo;大人,您可把我们急死了,您怎么可以孤身一人去太子府呢?太危险了,太子现在可是杀人嫌疑犯呀,万一他要是想对大人不利的话,那谁担待得起?&rdo;
&ldo;是呀,大人,我们一看到您留的书信,就想到太子府来救人,还是公孙先生有先见之明,他说虽然现在情况不明,但估计大人是不会有意外的,现在看来果然如此!&rdo;展昭欣喜的说道。
&ldo;哈哈,你们多虑了!&rdo;包拯笑道,&ldo;他不敢把我怎么样的,要不然我也不会就这样去的,只是事情的发展让人感到有点意外。&rdo;
&ldo;大人,究竟发生什么事了?&rdo;公孙策着急的问道。
包拯于是将去太子府后发生的事详细说了一遍,展昭急忙说道:&ldo;那大人相信他的话吗?他这样做分明是有所暗示的。&rdo;
包拯并没有马上回答展昭的问题,而是问公孙策道:&ldo;你觉得他的话可信吗?&rdo;
&ldo;这个嘛?&rdo;公孙策犹豫了片刻回答道:&ldo;依学生看来,太子的话不能使人相信,他这样做分明是欲盖弥障,如果心里没鬼,为何要急于向包大人表白呢?&rdo;
&ldo;哦,你是认为太子这样做是故意做给我看的,也就是说你认为他就是幕后的凶手?&rdo;包拯紧紧问道。
&ldo;是的,学生觉得他就是凶手!&rdo;公孙策点点头。
&ldo;大人,我倒不这样认为!&rdo;展昭突然插嘴说道,&ldo;太子如果真的是那凶手,那他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销毁掉那些对他不利的证据,而和大人多接触一点对他的危险也就越大,他何必要冒这个风险呢?&rdo;
&ldo;这?&rdo;公孙策答不上来。
包拯心中暗喜他俩都有自己的见解,但他没有肯定任何一个人,而是笑道:&ldo;你们两人说得都有道理,但真相只有一个,我相信不久就会浮出水面的。&rdo;
公孙策二人兴奋的问道:&ldo;大人有头绪了?&rdo;
包拯摇摇头,沉重的说道:&ldo;到现在还是一筹莫展,不过我相信,狐狸再狡猾也会露出尾巴来的,刚开始时,我们的目光只是盯在那个丁义良身上,现在太子也卷了进来,说明这就是案子的发展趋向,它将会把很多的有权势的人牵涉进来,我们要作好准备。&rdo;
公孙策二人觉得包拯的话有点高深莫测,他俩互相看了一眼说道:&ldo;我们都听包大人的。&rdo;
&ldo;好,时候尚早,你们两人先回去好好休息一下,有事明天再说。&rdo;包拯把二人打发走后,才发觉自己也很困了,于是走到房里就和衣而睡。
不知道过了多少时辰,包拯才醒了过来,他睁开眼睛看到夫人站在床前笑吟吟的望着他,连忙跳下床来,说道:&ldo;现在什么时辰了?怎么不早叫醒我?&rdo;
&ldo;我看你睡得实在太香了,就没忍心叫醒你,你这几天太累了。&rdo;夫人委屈的说道。
&ldo;好了,好了,别生气了,是我说错了。&rdo;包拯难得肯道歉,他小心翼翼的问道,&ldo;衙门里有什么要紧的事吗?&rdo;
&ldo;哦,刚才宫里来人说皇上有急事要召见你,让你赶快进宫!&rdo;夫人这才想起来还有这件重要的事。
&ldo;你怎么不早说?&rdo;包拯生气的拂袖而去,只留下夫人站在那里,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包拯匆匆赶到皇宫时,有太监说皇上他们都在御书房,包拯感到纳闷,现在不是上早朝的时候吗?来不及多想,包拯急忙又向御书房走去,到了那里才发现原来已经聚集了好多人,有梁王,还有刑部尚书丁久卫,也就是那个尚被关押在开封府的丁义良的父亲,此外还有一些都是极有身份的大臣。包拯避开丁尚书那充满恨意的眼神,上前给仁宗行了个礼。
&ldo;包卿家,你来的正好,大家就等你一个人了。&rdo;仁宗面无表情的说道。
包拯看到仁宗的神色中似有几许忧愁,连忙问道:&ldo;不知皇上有什么烦心事?请告诉臣等,我们一定尽力为皇上分忧!&rdo;
&ldo;唉,还不是为了那个不争气的孽子,朕当初怎么就看走了眼,选了他当太子?没想到他竟是这样一个残忍的人,幸亏暴露的早,如果等他做了皇帝,那,真是不敢想象了!&rdo;仁宗叹了口气,继续说道,&ldo;为了祖宗的江山,为了大宋的天下,朕只有废了他,另选他人了!&rdo;
&ldo;皇上,不可,太子乃是一国之储君,怎么可以轻言废黜呢?&rdo;包拯一时心急,说话也顾不上轻重了,他说道,&ldo;太子的废立关系到大宋的将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应该慎重才是,再说太子平日并没有太大出格的事,现在这件案子虽然从表面看来与他有关,但在结论没下之前不能因为这个就把他废了呀,请皇上三思。&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