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物,虚无囊盈;一从无生,同出异名;是亦本非,在所用正;所字非字,乃知其诚;当与明议,勿与愚争。
子取正教,勿信邪听;何以知邪,子为物倾;何以知愚,不察言情;为道问道,为经问经;问不本末,知愚冥冥;但知求福,不知罪婴;但知养身,不知戮形。
婴儿之姿,贵养厚敦;忽无就形,知非常生;无履大白,可令永存。
有何妙意,乃欲相倾;父子恩深,不是相听,勿复?慨,远近笑人;掩恶扬善,君子所宗。
邪正章第七
老君曰:
邪教正言,悉应自然;故有凶吉,应行种根;如有所受,种核见分。
道别于是,言有伪真;伪道养形,真道养神;真神通道,能亡能存;神能飞形,并能移山;形为灰土,其何识焉。
耳目声色,为子留愆;鼻口所喜,香味是怨;身为恼本,痛痒寒温;意为形思,愁毒忧烦;吾拘于身,知为大患;观古视今,谁存形完;吾尚白首,衰老熟年。
吾本弃俗,厌离世间;抱元守一,过度神仙。
子未能守,但坐荣官;子能不动,神灵得安;子能捐欲,举事能全;子能无为,知子志坚。
今为子说,露见敷陈;散析剖判,真伪别分;子当谛受,重道因勤。
道为明出,经为学先;授与能行,不择富贫;教化与乐,非有疏亲;取与能行,文与其;学尔教尔,不师道真。
天地章第八
老君曰:
地与人物,本皆道之元;俱出于太素,虚元之始端;仿佛之精光,微妙之上玄。
譬如万里坑,下有淡流泉;视之甚浊微,彻见底沙难;窈窈而冥冥,不知所由然;亦如终逝者,不见其灵魂;淳阴共和合,阳不能显分。
过往与甫来,视譬以见前;尚不能了理,安能知亡存;譬如喑哑者,不能传人言;为聋弹宫商,其人岂能闻;才辩有其智,受教如语传;自谓通其情,情衷不能丹;是故失生本,安能知道元。
行道章第九
老君曰:
子若行吾道,当知上慧源;知亦不独生,皆须对因缘;各有行宿本,命禄之所闻;同道道得之,同德有德根;宿世不问学,今复与失邻;是以故得失,不乐于道文。
贪欲利荣宠,受施念恩勤;更以财相厚,不哀下窭贫;必复多嗔恚,无所处定原;学不得明师,安能解疑难。
吾道如毫毛,谁当能明分;上世始以来,所更如沙尘;动则有载劫,自惟甚苦勤;吾学无所学,乃能明自然。
华要归其实,茎叶如本根;为道归祖首,以知元始端;子当无相启,勿以有相关。
卷中
重告章第十
老君曰:
吾重告子,子当谛受;道以无为上,德以仁为主;礼以义为谦,施以恩为友;惠以利为先,信以效为首。
伪世亦有之,虽有以相诱;是以知世薄,华饰以相拊;言出飞龙前,行在跛鳖后;仁义礼信废,道德荒亡腐;不以道相稽,反以财相辅;譬如鉴中影,可见不可取;言如响中应,风声岂可聚;伪世教如此,如是迷来久。
天下之人物,谁独为常主;迷迷以相传,辗转相授与;邪伪来入真,虚无象如有;自伪不别真,为贪利往守;非常正复亡,痴盲持自咎;如木自出火,还复自烧腐。
圣人之辞章第十一
老君曰:
圣人之辞云:道当以法观,如有所生者,故曰为自然。眼见心为动,口则为心言;鼻为通风气,鼻口风气门;喘息为宅命,身寿立息端;譬如谷草木,四时气往缘;气别生者死,增减嬴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