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皇帝兄长在伪周贼子的胁迫下于蒲州城自刎殉国的消息,快速的传遍了蒲津渡,与此同时一支传讯用的特快小船逆流而上,火速将消息传送至太原。
葬礼完后,李唯没有返回蒲津渡,而是原地等候大军压境,同时于帐中更衣。
古代的内侍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很多。
皇帝身边,若是没有专门的女官,那内侍就需要兼顾起服装师的穿搭职能。
什么该穿,什么不能穿,也都是有讲究的。
李唯给李显的定调是兄长。
同时还希望通过服饰来表达对兄长的哀思。
没脑子的直接给皇帝穿身素服,第二天他认的那些干儿子也就可以给他穿素服了。
李唯未再着甲。
一身玄色暗纹素缎圆领袍,素缎织暗纹云气纹,纹路仅通过织造凹凸显纹,上面并无彩绣。
衣裳外层为玄色,内衬是月白色,外披鸦青褂子,仅左肩上有用银线暗绣的北斗七星,意为天子代天巡狩。
脚踩素缎乌皮六合靴,靴筒以乌皮压制暗纹竹节,喻气节一语双关。
幞头以乌纱为底,表面涂素漆,去掉了一切鎏金装饰,后垂两条素白丝带。
头饰仅一支墨玉雕刻螭龙首,去其龙睛镶嵌,仅留轮廓。
李唯的穿着早就不是为自已样貌而服务了,他的一言一行都有着政治意义与象征。
古人多含蓄。
与现代普通人的思维略有不同。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在唐代被痛斥庸俗、掉价的求职信。
太直白了,太不体面了。
文人自诩隐士,不是喜欢归隐山林、田园生活,意思是你得过来找我。
文人自谦说斯是陋室、家住茅庐,不是给自已上清贫buff,而是说你得过来三顾。
皇帝的丧服,便也是如此。
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穿一身白,嗷嗷痛哭,便能显现出帝王悲痛吗?
可以,但……太浅显,太不体面了。
李唯面色一如既往,却在衣着上与平时不大相似,细观其配饰、纹绣,得出他真正的心情与意念。
为什么披挂上纹北斗?
为什么龙簪没了眼睛?
为什么靴子上绣竹节?
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在这搞内涵,这是风尚。
习武之人也要读书,读书人也要精通六艺,在朝堂上一转头排下去,十个大臣凑不出一颗不带蜂窝的心,真正的莽夫只存在于市井。
士兵们也在内侍的安排下,在胳膊与头上系了素色带。
礼乐所奏的国殇没有停,反而随着主力唐军汇合,他们的声响愈发的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