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刘大人是朝廷命官,小人担当不起。”立即站起来,立饮而尽。
刘芳:“杨大人,保宁是川北重镇,虽军事上不如剑门关,但现在是承平时代,理应发挥其重镇作用,使其在农工商方面同样成为川北的中心,成为繁盛川北的地方大都会,一个工商荟萃的地方。”
杨陵森:“刘大人博古通今,气度宏恢,有刘大人鼎力支持,我阆中古城恢复昔日鼎盛指日可待。”
刘芳:“阆中古城至少在药材、木材、桑蚕、丝绸上成为川北的交易中心,我嘉陵江客货航运已经全面开通,而且将不断加大船只的投入,这就保证了这四大方面的货运畅通。为了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建议让我们对阆中古城一些主要街道进行修缮,以便扩大商铺分布范围,繁荣阆中的商业。”
杨陵森:“一切仰仗刘大人了。”
第二天刘芳母女在庄师爷带领下,来到杨茂林家,杨茂林妻子说:“我丈夫让我全权处理。”
刘芳:“那就好,我们到你的作坊去谈好吗?”
杨妻:“为什么不在这里谈呢?”
刘芳:“我们都是做生意的,做生意的人都明白,你可漫天要价,我可就地还钱,这是要讨价还价。第二是看质论价,你的货是否物有所值,我总要看货,再货比三家,难道你的丝织坊在家里面。以上两点是买卖的起码常识,想必夫人是清楚的,如果夫人存心想卖出去,那就请吧!”
杨茂林之妻听后自知理亏,只好陪师爷、刘芳、芙蓉去到阆中城东面的河嘴。在河嘴处有一个大院落,三进,第一进为缫丝作坊,第二进为纺丝作坊,第三进为织丝作坊,约有人员一百五十人,其中匠人为一百二十人,设备三成新。再看库存,存丝半间屋,织成品半间屋。
双方在一间空屋里坐下来谈。
杨茂林妻:“整个丝织坊的情况夫人已经看了,价钱师爷已经跟你们说了,你们觉得怎么样?”
刘芳:“请老板夫人回答我的问话,你喊这个价的根据在什么地方?”
杨茂林妻:“这个,这是我男人说的,我想他有依据吧!”
刘芳:“总体说不出来,那你说,你的织机值多少钱?”
杨茂林妻:“我知道它是什么价啊?又不是我买的。”
刘芳:“杨夫人。既然你什么都不知道,那我们就没有条件谈下去了,看来这件事就到此为止。”
杨茂林妻:“我男人说可以少价。”
刘芳:“让多少?”
杨茂林妻:“少四千两,只要一万六千两。”
刘芳:“除了作坊外。外面的地有多少亩?”
杨茂林妻:“以我们看得见的山脊为界,山脊内是我们杨家的,山脊外是欧阳家的,多少亩,我不清楚。”
庄师爷:“既然你什么都不清楚,说数字也行,干脆来个整数,一万五成交,你交出地契写好契约。把作坊交给这位夫人。”
刘芳:“既然师爷说道这个份上,我也认了,如果老板夫人不接受,我们就告辞了。”
说完便站起身来。
杨茂林妻:“夫人不忙走嘛,我又没说不接受,一万五就一万五!”
庄师爷:“杨夫人想好啊,我马上写契约了。”
杨茂林妻:“请庄师爷写吧。”
庄师爷很快写好一式两份,说道:“杨夫人,是你签字画押,还是拿去你男人签字画押?我看还是你男人签好些。我们一道到你家中去,你拿去叫你男人签了,把地契拿来给管夫人,便把银子数给你,免得你男人说黄话。”
杨茂林妻:“要得!”大家又一同到他家,她让大家等一下,她出门走向一条巷子,这时有一个半大小孩跟了上去。不久杨茂林妻子回来,上面有杨茂林本人的签字画押。接着杨妻从楼上宅中抱来个漆匣子。打开拿出土地契约,师爷看了看。点了点头,刘芳拿出一万五千两银子的银票给杨妻。
刘芳:“还要麻烦夫人到你的丝织坊向全体匠师宣布一下易主的情况。”
杨茂林妻子:“夫人,那是应该的。请吧!”
到了丝织厂,杨茂林妻子召集了全体匠人在第二进的院中,宣布此丝织坊连同所有土地都全部卖给这位夫人,以后就由这位夫人管理这个作坊了。
宣布完后,刘芳说道:“谢谢杨夫人,你请自便,我有事要和匠师们谈谈。”
杨老板妻子走后,庄师爷说道:“各位匠师你们彻底转运了,新老板就是成都锦官城的大老板,也是重庆城最大的老板管世敦的夫人——管夫人,大家请管夫人讲讲。”
刘芳:“奉当今皇上的指示,让我们管家开发川西,我们开发了川西坝的二百万亩土地,又建了十万亩的桑园,重建了锦官城,当然不是原来的锦官城,而是比旧锦官城大十倍的新锦官城,基本上都是请的江苏浙江两省的匠师,恢复了蜀锦的制作。嘉陵江是仅次于川西的农桑发达之地,我在街市上却未见着上等丝织品出卖,一问才知道你们这家唯一的丝织坊却是濒临倒闭的状况。我想如果我在阆中另建一丝织坊,出产价格低、品质好的丝织品,那你们作坊必定无法生存下去,只有关门了事,但你们这一百多人怎么办,一家老小怎么生活?所以我才一咬牙将这个丝织坊买下来由我来安排,你们工作照做,工薪旧拿,然后再慢慢学新丝织手艺。所不同的只是整个作坊要向后移一里多,建一个比原来大的多的新的丝织坊,让它成为我们的川北锦官城,既织造达官贵人喜欢的,也织造士农工商及普通百姓喜欢的,要办的兴兴旺旺、红红火火,大家说好不好?”
众人:“好,谢谢管夫人!”
刘芳:“谁是账房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