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世敦:“人工费多少?”
领班匠人:“估计十五日完工,也是十两,两项合计六十两。”
管世敦:“行,十五日内完成。走!去盐井镇街上。”
三人走到盐井镇,也是一片残破,相当一部分被火烧了,需重建,只是房舍比较简陋。大家从头到尾走了两个来回,领班杠大匠师说道:
“管老板,这么长一条街,修复,至少要二个月,人工费加材料费要仔细核算才能说的具体,我估计整个花费要五百两左右。管老板,你的目的是采盐,修这条街干什么?”
管世敦:“领班师傅,我复垦荒地也好,种粮种菜也好,恢复盐井也好,并不是我缺钱用,到此来发点财,我主要是受新任合州知州田大人的指示,把合州复兴起来,使土地上长满庄家,水田里养着鱼,山坡上牛羊成群,乡村里鸡鸣犬咴,逐步使合州回复宋明时候的繁盛,让盐井作坊的匠人有工做,有钱挣,能养家糊口,有房子住,媳妇、娃儿在一起,和和睦睦的过日子,这就是我拿重金恢复盐井生产、恢复盐井镇街的原因。田大人爱民如子,我受他的指示这样做的。当然盐井出盐了,我也会赚钱,但这不是我的主要目的。”
领班师傅:“原来管老板还是一尊救命的活菩萨。你这样好的心肠,一定会长命百岁。”
管世敦:“谢谢你。”
回到赵大叔家,把建作坊与修复盐井的估价和原料费告诉了余化龙,让他暂时住在赵大叔家,具体情况请赵大叔协助。中饭后管世敦骑着他的白龙马往青木关去了。
管世敦作了一天的准备,然后带着王长顺南下,在綦。江住了一晚,第二天赶到南木坝,找到了李邦主。
管世敦:“李大哥,合州知州田大人给了我个方圆二十里的前明时的官马场,让我养马,以作军用。马场自宋朝以来就是官家的养马场,条件相当不错。因此,我又来麻烦李大哥,李大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消息灵通,你看这一路有没有卖马的,这回成群的当然好,不成群的也可以。”
李邦主:“你兄弟的事我一定帮忙,只是运马之事…”
管世敦:“当然全归你李大哥的生意。”
李邦主:“有一两批大一些的,只是远一些,在南边凯里去了,近一点的,也有一批,二千来匹。你那方圆几十里,养一两万匹马都没有问题。天快午时了,中午饭后先看近处,在南边的马鬃。”
管世敦:“走,我请李大哥,只是不能多饮。”
李邦主:“那是的,不然从马上滚下来多不好意思。”
午饭后,二人一阵快马,申时中感到马鬃,找到了要卖马的人黄宗祥,这一群马约二千来匹,三岁左右的成马占了近七成,幼马二成多,孕马有一百匹,无论骨架、口齿都不错。
管世敦:“黄老板,你这群马我还看得上,请开个价,我们好商量。”
黄老板:“这群马,一共二千二百二十匹,其中成年马约一千五百匹,以四两一匹计算,约六千两;孕马五两一匹,约二百匹,一千两;幼马二百匹,三两一匹,约六百匹,共七千六百两,就算七千五百两整数。”
管世敦:“佩服黄老板耿直,我想问一下黄老板准备另开财源了吗?”
黄老板:“只是个小转向,想喂羊,马太吃得,尤其是冬季,草没了,要靠买草买饲料,开支太大。”
管世敦:“我也在养羊,羊饲料少得多,繁殖快得多,需要的草场小得多,肉可吃,皮可用,钱回笼快的多,我不是接着养军马的官差,鬼才去养马。所以我接着黄老板的马群就等于接着一个大包袱,我也养不起,黄老板的价钱也高的可以,我何必高价买包袱,如果黄老板的价钱没得商量的余地,兄弟我还要赶到桐梓那边看另一处。”
说着准备起身赶路。
黄老板已定好了羊群,急于卖马去付款,连说:
“管老板,可以商量嘛。”
李老板帮着讨价还价,最后以六千三百两敲定。
第二天,李老板找到在桐梓的帮内成员,点交了马匹,让上次去过重庆的带路,从乌江运到北碚,找管老板,那时管老板在北碚等。
又走了三天,到达凯里,进入苗寨,找到苗王高天星,谈到买马的事,苗王说:
“不是我卖马,而是思南县我堂叔要卖,因为数量太大,找不到买主,听说我认识李邦主,故托我帮他卖。”
管世敦:“尊敬的高苗王,令叔的马群有多少匹马呀?”
高天星:“有点多,而且好马多,我们贵州的苗王许多都在他那买坐骑,共有四五千匹吧!”
管世敦:“喂的好端端的,为啥子要卖呀?”
高天星:“我叔叔本来很喜欢马,他很有钱,他养马不是为了赚银子,而是养好马来以马会友,到还真结识了些马上朋友,有次他看一匹特别威猛雄壮的马,很喜欢,准备降服他,他走过去准备抓马的鬃毛好骑上去,谁知马突然转身,就是一踢,他倒退不及,一下把他手杆踢断了。从此大变,竟然害怕马了,看见马就躲得远远的,所以他决心卖马养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