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哥儿:“那谁说了算啊?”
晗哥儿拽了下哥哥的衣襟,小声道:“爹爹说了算。”
乔乔:“……”
昭哥儿这才想起爹爹不在家,虽说他还不是很懂,但也隐约知道生孩子单靠娘亲一个人是办不到的。
人小鬼大的小家伙忽地叹了口气,“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啊。”
乔乔没好气笑道:“你是想你爹爹,还是想要妹妹?”
昭哥儿眨着那双酷似谢珩的眼睛,“我都想要。”
乔乔勾了下儿子的鼻尖。
还挺贪心。
量好尺寸,昭哥儿带着弟弟去院子里玩。
正月的天那么冷,也就孩子喜欢往外跑。
乔乔坐在次间的榻上,给某个还归期不定的男人缝制中衣,心里不放心儿子,她通过窗户看了几次。
院子里,昭哥儿在扎马步,晗哥儿在给哥哥报数计时。
她一开始还有点奇怪,看了一会才发现,昭哥儿是用这个方法,自己练武的同时教弟弟计数。
谢珩不在家,昭哥儿更有哥哥样了。
乔乔心里很是欣慰。
一边做针线,一边琢磨着中午让厨房给孩子做些什么新鲜吃食。
……
三月的羌城,黄沙漫天,遮天蔽日,喊杀声震得人耳鼓生疼。
晋军与匈奴的这场大战已然持续了多日。
身为主帅的谢珩亲自上阵,晋军受其鼓舞,士气如虹。这一战,晋军勇猛无畏,匈奴折损了三万人马,狼狈不堪。
就在将领们商议着下一步的战略布局时,几日后,匈奴忽然派人献上投降书。
消息传来,晋军营地一片欢腾,士兵们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脸上洋溢着喜悦,都觉得凯旋的曙光就在眼前。
但营帐中的谢珩和赵桓等望着那封投降书,心中却隐隐不安,可究竟是哪里不对劲,一时也难以言明。
自匈奴献上投降书后,边境诡异般地消停了很长时间。
匈奴那边,连军旗都扯下来了,似乎真的是无心再战。
按照初始行军计划,既然匈奴已降,和谈便要前往京城面圣。
众人估算着,快则四五月,慢则七八月,最迟年底也能回京。
入夏的七月,即便是羌城也是骄阳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