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号,比利时包围圈的第三国际军队投降之后,德国宣布曼施坦因计划取得了绝对的胜利,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入德国国内之后,德意志帝国从上到下欢呼了起来,人们自发地庆祝着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胜。
英法意三国彻底陷入被动,法兰西公社在七月多的时候就将意大利那里的法军撤回本土用于填线,意大利人只坚持战线坚持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八月多意大利就不敌多瑙联邦军队主动让部队从伊利里亚地区撤出,只维持部分沿海地区的控制。
意大利人的主动撤退被多瑙联邦渲染成为了他们的胜利,战场的胜利总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
八月二十五号,曼施坦因计划结束一周之后,德国柏林召开了庆祝此次战役胜利的宴会与在勃兰登堡门前举行的阅兵式,与阅兵式同时进行的还有前线将领的升迁仪式。
在此次战役中居功至伟的陆军总参谋部参谋曼施坦因晋升为元帅,没有他的曼施坦因计划,德国就不可能取得这次的胜利。
莱茵兰战区的里布将军与荷北集团军群的哈默施泰因将军二人因其成功指挥军队抵御了英法的侵入,均被授予元帅军衔。
负责充当进攻矛头的三个皇帝近卫装甲军的军长,古德里安、隆美尔以及霍特三人分别晋升为陆军大将军衔。
经过这次战役,林尚舟的亲家阿尔布雷希特也得到了晋升,未来可以自己统领一支装甲师了。
这次战役中其他有功劳的将领也都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奖赏,对于这些人来讲,铁十字勋章自然也少不了,林尚舟与老婆亲自给他们授衔以激励这些将领。
俄军在东线的攻势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参战意向与进展不顺利而中止,德国东线暂时是没有威胁了,只等着西线的精锐部队前往东线支援。
在正式将部队派去东线处理俄国人之前,林尚舟先给西线将领们放了几天假,让他们好好休息休息。
曼施坦因计划收获颇丰,俘虏了五十多万人,如果再算上英法的死亡人数那英法损失了超过五十五万人。
德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不代表德军就没有损失。
当做进攻矛头的三个装甲军的装甲师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最严重的要数古德里安的第一二装甲师,经过一整场战役,这两个装甲师都损失了将近一半的装甲单位,装甲军的步兵也有损失。
部队的补充休息需要时间,他们回到战场再快也要等半个月以上才行。
东西两线现在都安全了,德军也是时候放个假让这些取得了巨大功劳的将士们休息休息。
西线的防御已经稳固,德军稳定了现在的战线,东线目前也没什么威胁。
属于德军的临时休假期到来了,当然,前线部队除外。
德军这边享受着来之不易的休假期,精锐部队养精蓄锐等待着被调往东线对付俄国人。
第三国际可不像德国这样有闲心让部队休息,过去一个月的大败让英法国内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政府根本不可能隐瞒前线的情况,英国丢了三十万人,法国丢了二十万人加被德国打进本土,两个国家全国上下充满着对前线的不满与担忧,还有对政府军队的愤怒。
两国人民搞不明白事情为什么能发展到这一地步,前不久不还好好的,现在怎么就吃了大败?
法国这边还好,索雷尔派用他们最为拿手的“民族主义”来转移了法国人民的视线,将德国人描绘成侵入法国的侵略者,通告全国让全体法兰西人民拿起武器进行伟大的卫国战争。
索雷尔派的办法很好用,前线大败带来的影响仍在,但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去在意先前的失败,因为无论如何失败是不可改变的,而德国人却是打到了法国本土,是赤裸裸的侵略者。
他们要做的是团结起来抵御敌人的侵略。
在德国人的威胁下,法国社会上对于前一次失败的不满迅速消失,而索雷尔派对外宣布的失败主要责任是在包围圈中第一个投降的马赫诺。
索雷尔派称是马赫诺的投降导致了前线的大败,将所有责任推到已经被德国人抓走的马赫诺身上。
为什么是马赫诺呢?
除去他异见者的身份,马赫诺现在是一个完美的背锅侠,他投降后干了劝说其他第三国际军队投降的事情,拿这种事来挥发简直是好到不能再好。
更重要的是谴责马赫诺不会对法军造成什么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