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义还想争辩几句,赵高头不高兴了,“长义哥,你要是和我扯这个,你就当我今天没来你家,没提这回事。”说完就站起身大步往外走。
谢长义哪里肯,买牛干活是他藏在心底的愿望,这回又涉及能送小宝上学的好处,打赵高头进门开口说买牛,他的天平就偏过去了,就是借钱,他也得买。
谢行俭看着面前两个大人拉拉扯扯一顿,最终谈妥赵家出六成,剩下的由谢家出。
两人爽快的约好过两天去县里寻牛贩的事,送走赵高头,谢长义挂在脸上的笑容依旧没减。
饭桌上,谢行俭把镇上听到的关于河间郡死人的大概和家里人提了提。
谢长义和王氏皆是心惊,杨氏坐在那直接搂着莲姐儿哭起来。
谢行俭赶紧说他哥没事,不仅他哥没事,林水村出去的人都好好的。
众人这才收拾好情绪,又细问河间郡出了啥事。
谢行俭心里能猜出大概,但对着家人,他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毕竟上头贪污的事还没敲定,不好对外胡乱传播。
吃完饭,谢长义让王氏把家里的钱柜掏出来,数数家底,看拿出来买牛够不够。
王氏听了眼睛一扫,杨氏顺从的带着莲姐儿出去了。
进房取来钱柜,王氏笑的神秘,柔声道,“当家的,信不信家里的钱都够咱们自个买一头牛了?”
谢长义下意识摇头说不信,谢行俭在一旁笑的起哄,“爹,不信咱数数就是了,看娘说的对不对。”
王氏哼了声,一把打开钱柜将里面的钱全部倒在桌上,‘哗啦啦’的一阵清脆声音,堆成小山高的黄铜板一下闪瞎谢长义的眼。
王氏插腰笑的得意,“上回小宝买书以及拜师,我数了六吊铜板给你,剩下的没动,估摸着得有39两的样子。”
谢长义砸吧着嘴,上前和谢行俭两人数了数,三个二两的碎银,一个五两的碎银,其他的全是铜板,数够一百个拿一根细线穿在一起,足足穿了28串,还有五十六个散着的铜板。
“39两5钱多!”谢长义咧着嘴宣布。
“这几年农闲,你和孝哥儿去打长工,赚的我都没用,全存的在呢。”王氏颇为自豪她把钱袋子的功力,“家里粮食卖的钱也都在,我和杨氏两人接了绣纺的活,赚了约莫也有七八两的样子。
“除掉一应的花销,这些年存个几十两的不在话下。”
谢行俭朝他娘比了个大拇指,城里人说娶妻娶贤,他娘算的上贤妻一个,除了会持家之外,地里的农活干的也是相当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