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撇嘴:“少唠点这个,太过理想主义,不接地气。琴棋书画诗酒花只是点缀,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生活的主旋律,老那么飘着,不落地永远没归宿。”
风筝有线,倦鸟有巢,林书觉得这个归宿就是家。
没有赋予任何意义上的家。
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孩子,有父母,有亲人,有一口热乎饭。
她姐说的再多,可累了,第一个想的还是回家,因为爸妈在。
林书觉得人这一生一定有两种东西,信仰和牵绊,这才是人为什么活着。
或许注定漂泊,可要知道为什么漂泊,总要为了点什么,这才是活下去的支点。
天已经黑了,路旁亮着路灯,为很多匆匆忙忙回家的的照亮前路,俩人慢悠悠的往回走,林书脚步忽然停了。
“咋了?”夏歌疑惑。
林书嘴角抽了抽:“咱俩那么多零食忘记拿了。”
“……”
“好在重要的东西被我揣在兜里。”林书拍了拍口袋:“姐也算为我们的爱情出了把力。”
林书拉着夏歌苦口婆心的交代:“姐也算为我们操碎了心,咱们不能让人心寒,得用到实处对吧,你喜欢什么口味?还是算了,都尝尝。”
“……”
他决定收回之前的想法,什么家不家的,如家也是家吗。
可能是零食没吃到,这一晚夏歌哭的很大声,可能太饿,还咬了林书好几口,抱着她哄了好久,才沉沉的睡了过去。
林书有点心疼,第二天又带她买了好多零食回去。
校门口有人在拖着行李离开,各奔前程。
有人远游,有人留在家乡,未来在哪,谁也说不清。
“是不是空了不少?”夏歌左顾右盼。
“差不多,就整景整的。”
没啥差别,很多人大四就很少回学校了,忙着实习忙着毕业论文,还有什么都不想,去谈恋爱去旅行的。
可有时候气氛这东西,纯靠烘托。
一首《再见》唱了多少年,还在唱呢。
不过那都是别人的事了,他们要准备的就是期末考试,然后放暑假了。
不过这之前,林书还收了份礼物。
张彤回来参加毕业典礼,在走之前把她那么多装备给了林书。
一堆算卦摆摊的破烂,他都不想要,但想了想,这挺赚钱,就留下了。
还有一堆闲置的东西,让夏歌挑有用的拿走,不要的就都扔了。
林书看了看,有不少摆摊处理二手货的,想了想也摆了个摊,收自行车电动车,打算来年卖给新学弟学妹。
摊子前林书对一个学长比了个手势:“260。”
“不是哥们,我这当初两千多买的,一手的,不是继承的。”
“你也说当初了,你都骑几年了,看让你造的,就这个价,要不你看看这业务。”
林书给了一张明细给他。
“代售?”
“对,想出多少你自己定,我收百分之10手续费。”
林书一摊手又提醒一句:“你可想好,定多少是在你,可别到时260也卖不出去。”
那人想了想,决定走代售,给自己定了个五百块。
林书加了对方好友,等卖出去联系对方,写了个单子往车上一贴,挥手招呼。
“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