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最是挣钱。汪玲瑶带着沈云梳逛遍了京都的酒楼饭馆、外加胭脂铺成衣店;当然,她们没有忘记捎上沈云华。
程氏也乐意自家闺女多出去走动走动,所以三人的行动很是顺利。林怀雪和祝玖见她许久没来初墨阁,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便主动来找。又看她们整日&ldo;游玩&rdo;有趣,便也说要跟着&ldo;体察民情&rdo;。
这天,汪玲瑶正好说到了城西那家包子铺,沈云梳听着耳熟,突然想起恒王世子买包子一事,便悄声讲给两位友人听。二人听了捧腹大笑,祝玖道:&ldo;下回见着绮罗姐姐,定要好好笑话她。&rdo; 于是五人决定去那包子铺看看:究竟是何种美味,才引得王府世子都放下了身段?
第41章
来到小巷前,远远看见拥挤的人潮,热闹得仿佛菜市场一般。隐隐约约望见一座清雅的小院,青砖黑瓦,挂着&ldo;李记包子铺&rdo;的牌匾;门前支了一个长桌,洗得洁白的粗布上摆着一屉屉冒着热气的包子。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守着摊位,身边跟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姑娘。她长得浓眉大眼,乌黑的发辫用红绳系着,穿了件干干净净的蓝布裙。
&ldo;俞大娘,这就是你跟我说的,李大爷的孙女?&rdo;
&ldo;是啊。小姑娘长得俊,又能干,配你家康哥儿绰绰有余!&rdo;
&ldo;话是这么说……&rdo;一身枣红衣衫的大婶犹豫不决道,&ldo;听说她从小就没了娘,打理家事上不知道行不行啊。&rdo;
&ldo;哎呦俊康他娘,你怎么不会想想呢?多少达官贵人都来李记这买包子吃,这些年他们爷孙俩攒下的钱还能少了吗!李家就这么一个女儿,不给她当嫁妆还能留给谁呢?&rdo;
沈云梳听了这话有些不舒服,林怀雪柳眉倒竖,正想开口却被祝玖拉住了;汪玲瑶却已提高了嗓音,似笑非笑道:&ldo;以我李妹妹的人品相貌,怕是王孙公子都配得起的。这位婶子,还是为自家儿子找个贤惠些的媳妇好。&rdo;
两位妇人回过头,见几人衣着华贵,并寻常人家可比,顿时冷汗淋漓,暗悔为何没早注意到有官宦人家的小姐跟在身后。不清不楚地慌忙道了几句歉,竟连队也不排了,匆匆逃走。
&ldo;玲瑶果真最是侠骨柔肠不过了。&rdo;沈云华眉头舒展。
&ldo;云华喜欢便好。&rdo;
一刻钟过去,队伍却似乎只前进了一点点。众人虽耐着住性子,却也在想不会到日落西山还轮不到吧?桌上的笼屉越来越少,祝玖不禁问道:&ldo;估计不少人都是五更天起来排队的,何年何月才能轮到我们。不如先去百味楼用午膳,改日再来。&rdo;
沈云华思虑片刻,无奈点头。
百味楼的风格贵气又不失清雅,大堂中不少世家子弟正高谈阔论。
包厢名唤作&ldo;平湖秋月&rdo;。沈云华娴熟地点了菜,祝玖又说:&ldo;没跟那位老伯和姑娘说上两句话,我总觉得心里有些不得劲。&rdo;
林怀雪笑她,说合着你倒不是为了包子去的。
沈云梳疑惑道:&ldo;据街坊所言,那李老伯做出的包子是京城一绝,就连百味楼都想收购。既然如此,为何他没想把生意做大呢?&rdo;
楼里的小二正巧端着一盘松鼠鱼上来,听了这话来劲了:&ldo;这位小姐,恕小人多嘴一句,那李记的包子是好吃,人可太傲气了。上回我们掌柜的开了十两银子的价,李老头竟连眼都没眨就拒绝了。&rdo;
林怀雪不爱听这话:&ldo;人家膝下就一个孙女,没准就想安生地过小日子。&rdo;
那伙计碰了一个软钉子,赶忙赔笑:&ldo;您说的是,是小人浅薄了。&rdo;
午后汪玲瑶带着四人巡视了自家的铺子。掌柜前来迎接,恭敬却不谄谀。再看几家店中均客满盈门,伙计脸上带着笑,有条不紊地接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