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老人剪了辫子,情绪正常之后,戴元就把他们送回高坪,这样整个高坪再也没有背后有辫子的人,卫忠华看了就舒服多了。
后面来投奔的人,他们一安顿好就被剪下辫子,这些人中很多人是自愿剪下辫子。
投奔来的人,卫忠华叫老人负责剪辫子。
老人很固执,一旦他们认定事理,会固执地坚持下来,卫忠华就利用老人的这种心态,叫他们去完成这事情。老人们刚回来,觉得很没面子,渐渐地他们发现,人们对他们并没有其他想法,他们也就慢慢适应下来。
老人们接到剪辫子任务后,他们热情很高,为了辫子,他们受到很多屈辱,这些屈辱又不能跟人说。既然自己没了辫子,高坪人也都没有了辫子,那么依附高坪的人也不应该有辫子。
老人们带着这种心态,去找那些新来的人,新来的民众一看城里没有辫子的人,他们听了老人的话后,很多人都不用别人动手,自己就剪下辫子。
也有一些人不愿意剪下辫子,老人们就动手,他们在动手的时候,还大呼大叫,引来周围的人,大家一看,就对有辫子的人批评,这些坚持的人,只好乖顺地让老人们剪下他们的辫子。
剪辫子这事,卫忠华前后花了很多时间,他发现前面很困难,后面就很简单,这给了他启示:有的事情不要急于一下子做好,要想做好需要一个过程。这促使他有计划地实施自己的想法。
辫子事件结束后,卫忠华觉得很有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机构,他想改变华人身上弱弱的心态,就像他父亲付出一生的心血,并没有让兰芳人感动,这对卫忠华刺激很大。他就想改变华人身上的奴才心理,这肯定要需要更长的时间,他将这事情交给张舜理,他是兰方军中的党务负责人,父亲在兰芳国建立一个南洋共产党,党务工作由张舜理负责。
卫忠华回来那天,张舜理在外地,后来才回来,张舜理原来的任务在外面发展党员。
卫忠华告诉张舜理,对外发展党员为次,主要先做好内部的事情,内部的党员先发展好,还有对民众的意识改造也要拟定一个计划。
卫忠华要求张舜理,在五年之内,他治下的民众意识要觉醒起来,不要再有奴才心态。
第21章训教黑奴
更新时间2013-1-3010:49:06字数:2798
在卫忠华要袭击兰芳城港口的时候,就派高延去招募洋人。
&ldo;少总长,招募这些洋人做什么?&rdo;
&ldo;洋人跟我们一样,他们也要生活,他们有的富裕,有的贫穷,我要招募他们帮我做事。很多洋人来到东方都是怀着发财梦,他们不可能个个都发财;还有一些人,是为了躲避战乱……&rdo;卫忠华把他在英国和德国所见所闻告诉高延。
高延出去后,仍然半信半疑。为了完成卫忠华交给他的任务,他就委托熟悉的洋商招募洋人。这些洋商听到招募一个洋人,他们能够得到10两银子,非常乐意帮助。
一个月后,洋商们就带着1500人洋人交给高延。不久之后,又有1500黑人奴隶,他们有的从非洲运来,有的从印度来的。
卫忠华听到可以买到黑人,他就对高延说:&ldo;高兄,我们以双倍的价格大量买来黑人奴隶,有多少就买多少。不过,我要的是强壮的黑人,你接收的时候要注意下。&rdo;
卫忠华要买黑人奴隶,高延搞不懂,就问卫忠华:&ldo;少总长,这些人都是奴隶,没必要付出这样高昂的代价。&rdo;
&ldo;高兄,你别问什么,多招募人吧,以后你会知道的。&rdo;高延看见卫忠华不跟他说明,也不敢再问了。卫忠华的个性,他多少也了解一些。
卫忠华把洋人和黑人分开管理。
1500人洋人,其中500人被卫忠华抽调给丘善殷,这500名洋人,是工人出身,他们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就可以成为熟练的枪支生产者。有一些有特别能力的人,卫忠华还组成几个实验室,拨给他们经费,供他们研究。
剩余1000洋人,多是在本国混不下去了,来到东方后没有捞到黄金,他们生活非常窘迫,都快要混不下去了,听到婆罗洲工资高,才跟着本国商人来到这里。这些人多是好吃懒做的人,他们身上有很多恶疾,需要剔除。
洋人没有改造前,卫忠华先训练黑人。
黑人的身份是奴隶,他们看见卫忠华进来,听到卫忠华是这里的头,全部跪下来说:&ldo;主人,安好。&rdo;卫忠华看见这些黑人很安顺,就叫他们起来。
这些黑人以为他们要去劳动,要没日没夜地干活,把他们活活弄死。进了军营之后,得知听话的人,供应足够的伙食,让他们吃饱;不听话的人,就饿着。这些黑人原先都受过奴隶贩卖者训教,他们当然选择听话。
卫忠华要求他们:五年之内完全听从命令的人,可以免除奴隶身份,否则就拉到山中去挖矿。黑人当然选择前者,只要挨过五年时间,他们就可以过安稳的日子,当奴隶是一辈子的事情,谁也不想成为没有希望的奴隶。
为了训练这些黑人,卫忠华抽调二十个武功最好的护卫队员和警卫队员,在警卫队长海玉田带领下跟着他一起训教黑人。
海玉田,老家也是潮州的,父亲是渔民出身。父亲在挖矿中发了财,就把家里的人都搬到婆罗洲来。后来他的父亲在挖矿中和刘阿生家的护卫发生争执,被他们活活打死。是卫忠华的母亲不时帮助他家,海玉田就遵照母亲的命令加入了兰方军,因为作战勇敢,被卫忠华的父亲选为警卫队长,这是卫忠华最为信任的军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