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蒂因此也生了心思,想要和他有某种可能。
不过她也不是一时之间突然兴起的,可以说凯蒂对对方的心思,大约是很久之前就朦朦胧胧的。
随着年纪渐长,她大约也是稍微意识到了一点意味——
若说凯蒂与对方真的依靠几封书信还是很浅显的关切就收获了什么深切而真挚的爱情,那也说不定。
凯蒂只是将对爱情的美好幻想和烂漫的思绪放在了这位先生身上,于是说,在意识到对方同时能够满足她在物质上的某种想象之后,她便更加升起了某种期待。
凯蒂对自己也是有自信的,她论颜值也不差,家世上面也有姐姐们顶着,她自己本身所承担的压力也是不大的,她对结婚对象并没有一个非常具体而理性的认知。
简单点说,对凯蒂来说,有一个还算有好感而对方条件也算过得去的对象,就可以嫁过去了,真要说什么斟酌考虑自己安排,那是没有的。
一方面是凯蒂性格缘故,另一方面就是少女的心思里总还是有些天真烂漫的部分。
她想不到也不想去考虑那么现实而似乎很遥远的东西,于是碰到了稍微有些心动的对象,她就可以考虑结婚的事情了。
莉迪亚和莉兹两个人都有些无语。
在听到“皮普”那个名字之后,莉迪亚才终于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说不定这位凯蒂的笔友,还是她们认识的人呢。
那位曾经帮忙寻找萨拉和印度绅士的律师学徒,不就是叫做皮普了。
听到莉迪亚提起,莉兹也有了印象,她也回想起来了这件事情。
在她前段时间开年初春去伦敦的时候,在加德纳舅妈那里,还接待了一位拜访过他们家的年轻人,不就是有一个叫做“皮普”的吗?
听闻对方也是肯特郡梅丽屯的青年人,还觉得有几分亲切,加上对方似乎是有了稳定工作,学业也不差,虽然气质有那么几分玩世不恭但总体上是个坦诚而友善正直的人,加上他在帮助萨拉一事上面也给出了关键的线索,莉兹本来对他还挺有好感的。
这种好感当然无关男女之情,只是看见对方能够有这样的素养,整体表现又还算可以,所以有那么几分欣赏之意。
但这一点点的好感完全不够弥补知道他是和凯蒂私通信件的差评,现在莉兹对皮普先生的印象是一跌再跌。
尤其是算了年龄,怕不是凯蒂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已经给她写信了。
虽然说这件事情是凯蒂最先开始,差不多算是她黏上了这个到伦敦念书的先生,但是莉兹一方面恨其不争的时候,又忍不住埋怨,不管怎么说,这事情都是对凯蒂的声名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