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高力士又道:“据老奴听说,那韩休为相之后多次面折中书令的事情,业已传到了广平郡公的耳中……”
玄宗闻言精神一振,问:“他怎么说?”
这广平郡公,全称是广平郡开国公,乃是前宰相宋璟的封号,这位以“贤相”之名为朝野上下一致称赞的老宰相曾多次告老要到洛阳尊养去,不过皇帝陛下都没有准,眼下还让他担任着尚书右丞相之职,虽然只是个虚职,老宰相已经几乎不问事了,可要是一旦有大事难以决断,玄宗陛下仍是会第一个就想到他。
眼下朝中出了宰相之争,让他这位开元皇帝大伤脑筋,自然是一听高力士提起他,立刻就想问问他的说法了。
高力士闻言淡淡地道:“广平郡公听了此事之后,只叹息着说了一句话,‘不意韩休乃能如是!’”
玄宗皇帝闻言微微颌首,然后便再次陷入沉默。
良久之后,他淡淡地道:“萧嵩还是有能为的,虽然有些不检点,却也不伤大体,唔,韩休峭直,也是好的,只是……再等等看,再等等看吧。”
说着说着,他却是突然问道:“九龄如何?”
高力士想了想,道:“九龄刚直能谏,又有风度雅量,不过他正在居母丧,眼下虽在长安,怕是不宜夺情。”
玄宗皇帝点点头,良久不语。
然后,他笑笑摸着自己的脸,问高力士,有人道:“韩休为相,朕容貌消瘦矣,将军观之如何?”
高力士闻言笑笑,“陛下青春常在,此不过小家子语,何必在意。”
玄宗闻言大笑,光着脚起身下榻,道:“此言正是!朕当时便说,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指,朕寝之不安,韩休常力争,朕寝乃安。”
又道:“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己身。”
高力士闻言俯身称贺,“大家千秋,乃大唐之幸也!”
玄宗闻言呵呵大笑。
待他笑毕坐下,高力士觑着他今天心情不错,便冲左右摆了摆手,那几个宫女便撤了大扇,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
玄宗见状纳闷,便皱眉看向高力士。
这时,高力士却是从怀中掏出一本奏章来递了上去,口中道:“广平郡公宋璟有奏本,委托老奴直呈大家。”
玄宗见状先是一愣,继而笑着接过奏章,却是忍不住骂道:“宋璟有本,自己送来便是,何必还要你转呈。这个老头子,越老越懒,也罢,回头就准了他,让他回洛阳养老去。”
高力士闻言笑道:“广平郡公此刻就在殿外。”
玄宗闻言愕然,问:“既在殿外,何不进来?”
高力士答道:“广平郡公有言说与老奴,他道,若是陛下看过此奏章之后拍案大怒,可以告知吾在殿外,若是陛下看完这奏章之后哂然一笑,了了处之,则不必告知矣。”
玄宗皇帝闻言再次愕然,不过却觉得握在手中的这份奏章,似乎突然沉重起来。
他缓缓打开,入目就见一笔古朴的汉隶,写的极是方正,玄宗乃是笔墨大家,看奏章时向来便是先看字,然后才看文,因此只一眼,他便看中这字,当即便赞了一句,“好字!”
又道:“却不是宋璟的笔墨。”
只是再看片刻,他却又叹息,“可惜,骨力不足,似是少年所为,呃,或为女子笔法?”
高力士就在一旁伺候着,一言不发。
欣赏完字体,玄宗皇帝这才开始看奏章。
入目第一行,十个字——论土地兼并与藩镇权重。
没头没尾,不按制度,不是表章,便连文章也没有起这种名字的。
可谓粗俗矣!可谓不知文法矣!
只是,这土地兼并与藩镇权重两个字眼,却还是第一时间就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更何况,这可是宋璟亲自呈上来的,虽然肯定不是他写的,但是能得他如此看重,想来这份奏章定是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