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烧了一把火,然后用干燥的锯末堆在火上,明火渐渐的小了,最后就成了烟雾,缓慢的燃烧着,除了放锯末还可以放松球,若是用松球的话,烧出来的烟雾就有一股松树的清香,别有风味。
张沁儿钟情于腊肉,还听说南方会用干的甘蔗渣烟熏腊肉,这样烟熏出来的肉带着一股别致的微甜,并且颜色也会很好看,比一般树木烟熏出来的腊肉亮许多。
火烧好之后,就要架上架子,在铁丝网面铺上一层干净的稻草,然后把猪血圆子、香肠腊肉等都摆放在上面,而最上面则要用麻布袋覆盖住,这样可以令烟熏保持的时间更久一些。
待到正月十二日时,杨氏就让张志仁把驴车赶出来,打算进城一次,因为今年元宵节大家伙依旧想去县城看灯,所以得提前把繁花街的宅子打理好,到时候就一家人住在那里,不必再急着赶回来了。
宅子中各种家具俱全,又已经通风了大半个月,早已经可以住人了,就是一些生活类的物品还很少,这一次就是去添置的。
张沁儿也得跟着去,她得去打扫卫生,空置了这么久,想必门窗家具上都有灰尘了。
驴车里堆着好几个包袱,都是杨氏清理出来的,还有一床大被子,特意做好拿去县城里盖的,车厢里的东西太多,塞的满满当当的,杨氏就让张沁儿坐在车厢,自己则和张志仁坐在车辕上。
今年就大年三十那会儿下了场鹅毛大雪,接下来又阴了几天,至初六的时候天色就已经放晴,虽然依旧寒冷,但是冬日照耀着,倒也还算暖和。
“今年冬天可一点都不冷啊。”张志仁感慨着,他身体不错,今年都可以比往年少穿一件衣裳了。
“是呢,就下了一场雪,也不知道还会不会下雪。”杨氏就和他闲聊着,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他们刚到临川县的那年,听说那年临川县险些闹蝗灾,粮食减收了许多。
“虽然说天气好,人过的舒服,但是也不晓得地里的那些虫害什么的都冻死了没有,可不要再发生什么蝗灾的事情才好呢。”出于女人的敏感,杨氏嘀咕着。
张志仁倒是放心,他说:“前两年都好好的,那些虫害估计早就冻死了,就今年冬天稍微不冷些而已,不会有什么事情的。”
张沁儿坐在车厢里,因为这次可以靠在被子上,显得舒服了不少,她半眯着眼睛休息,耳朵里听着父母的唠嗑,不觉也想起蝗灾的事情来。
不管前世今生,张沁儿都是没有经历过蝗灾的,但是她也从电视中看过蝗灾,密密麻麻的蝗灾过境,不过片刻便片草不留,庄稼绝收!
这等杀伤力十分强大。
而据她所知明朝多灾多难,尤其是这蝗灾,屡次发生,而这会儿的人都认为蝗灾是惹神灵发怒,并不去除虫害,反而去寺庙烧香拜佛,这种消极处事态度,也使得蝗灾越演越烈。
关于蝗灾要怎么解决?索性无事,张沁儿就放任思维胡乱发散着,她一会儿在想蝗灾怎么解决,一会儿又在想其他的灾难,一会儿又想到她新琢磨的配方上了。
就这么一路胡乱想着,很快就到了县城了,即使是大过年的,门口依旧严守着,想必那些山贼还没有全部收拾掉。
今年由于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田老大和田老二只有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在家,初二的时候就回县城了,好在田家也没有什么亲戚需要走动拜年,不过这个年缺少了人,总是不太热闹了,好在张贞娘怀孕了,田家又热闹起来,一个个都很期待孩子的降生。
到城门口时张志仁就一直试图想找田家兄弟,打探打探一些事情,却并没有发现田家兄弟的身影,到门口和人一问,其他的衙役只说田家兄弟另有事情要做,并不知道现在在哪里。
没法子,大家只好先宅子打扫卫生了,驴车一路摇晃着,很快就到了繁花街,由于过年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对联,有些人家门口还挂着两盏红灯笼,倒也显得极为喜庆。
张志仁下了车,摸出钥匙把宅门打开,然后才把驴车赶到院子里去。
门窗都严锁着,因为没有人居住,显得没有人气儿,张志仁就说:“得拿些对联来的,到时候打扫干净,贴上对联,这房子就有人气了。”
张沁儿就说:“今儿都十二了,估计有铺子开门做生意了,待会爹你去买些来。”
张志仁自然应下,除了对联还有许多需要买的呢。
三个人不再多说话,分工合作,张志仁是男人,个子高有力气,就负责打扫高些的地方,杨氏和张沁儿则负责打扫房间里的家具,雕花大床、妆台、衣橱等等。
足足忙了大半天,才打扫了三间屋子出来,剩余的就可以慢慢来了。
张志仁出门去买东西去了,杨氏和张沁儿就抱着被子和几个包袱放在房间里,布置出来一个可以住人的房间,因为接下来的几天杨氏和张沁儿都要在这里住着,慢慢整理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