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允承却是很满意侍卫长的惊愕和恭敬,待他与秦嫀行过礼,赵允承道:“今日我二人亲自来布施,你且安排一处缺,然后便自去忙活。”
萧侍卫长:“喏。”
因着秦嫀是女郎,赵允承安排道:“那你便负责登记,为夫负责派发米粮。”他说罢,飞快地背着秦嫀转身去抱米粮,除了一个后脑勺,便只能瞧见绯红的两只耳朵。
“……”秦嫀执起笔,抿唇微笑:“咳。”她抬起看着衣衫褴褛的老婆婆,柔声问道:“这位老婆婆,您是哪个村寨哪家的?”
老婆婆性情胆怯,本来极是害怕那些官差,没想到与自己问话的却是一位貌美声甜的小娘子,她顿时就不紧张了,连忙回答:“回小娘子,我是水边村刘武家的。”
秦嫀微笑记上:“家中有几口人?”
老婆婆这次又大胆了些:“两口,就我和我的小孙子。”
秦嫀闻言,往她身边一看,果然跟着一个半大的小伙子,她心中叹息,连忙记上,然后朝郎君道:“墨羽,这位老婆婆家两口人,你与她派发二十斤大米,二十斤面粉……”她转头问:“您拿得动吗?”
老婆婆连连点头,看向自己的孙子,表示拿得动。
秦嫀可怜他们,便踢了踢郎君的小腿,朝他飞了一个媚眼,好叫他多拿一点。
“……”摄政王的小腿被女郎用足尖蹭了一下,他浑身一阵轻颤,嗔怪地抬头望去,岂知又收获一枚媚眼,啧啧,大白天地,正在做事呢!
郎君心怦怦跳,手忙脚乱中忘了自己究竟拿了几斤,不管了,再添一点,颠颠这重量,少说也有五六十斤。
“给。”
第101章
那对祖孙得了米粮,千恩万谢地离开,并不知晓亲自给他们派发米粮,竟然是摄政王和未来摄政王妃本人。
只知晓摄政王妃心善,竟拿出许多米粮布施给百姓。
周围的侍卫,一开始只以为王爷和准王妃只是来做做样子,但见他们一人登记,一人派发,竟跟着忙碌了一天,不由心生佩服。
他二人亲自在城外布施一事,经亲眼所见的百姓口口相传,也传遍了东京城。
甭管摄政王以前的行径如何,但人家这次的确是实打实地做好事,无可指摘。
一百姓道:“不过是贪图好名声罢了。”也不瞧瞧,这阵子那摄政王的后院私事闹成什么样?
“嘿,那你怎不捐赠这么多米粮去博个好名声?”另一人反驳道。
也有那明事理的人做和事老道:“咱们多说无益,总之那得了米粮的人能过上一年好日子,难道他们不该感激摄政王?”
此事不胫而走,传入宫中,太皇太后颇感欣慰,自赵允承当政以来,名声一向不好,她虽嘴上不说,但急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