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大的要来了第186章大的要来了
“他们在台积电工作了这么久,你完全可以以涉及大量商业机密为由,通过起诉来威胁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我也会让有关方面配合你,他们的家还在4v,他们家人朋友还在这里,不可能永远呆在华国。
立法院会配合我们出台一项关于尖端产业的法案,这项法案会从签证层面对他们加入华国的半导体企业加以阻挠。”
为了尽可能得到台积电的所有精华部分,同时不让台积电的资深工程师们跑到大陆去加快华国的半导体产业进展。
联邦开始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了。
像这种在之前不会用的招数,现在都开始用起来。
在双方博弈过程中,就是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之处,庞大的体系对联邦来说是助力的同时也是负担。
有人看到了维持这个庞大体系需要付出太多太多代价,各类组织、遍布全球的基地、各类资助等等,这些都是巨大的负担。
有的人想把这些负担一个接一个的砍掉,联邦只需要专注联邦自身的利益,为什么要承担这么多不属于他们的义务?
然而这也是巨大的助力,意味着联邦的工具库有太多太多的工具可以掏出来使用,随随便便一招就能够搞的你很难受。
在华国的1nm面前,这個先进制程也不那么先进了。这才是让彼得最苦恼的事情,在他看来华国的半导体产业迅猛发展才是台积电最大的危机。
秦,你应该放下成见,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这件事,你会发现,他的做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彼得说。
联邦怎么明里暗里对付欧盟,欧盟在关键问题上至少是骑墙态度,这都是因为过去马歇尔计划对整个欧洲重建的巨大帮助。
彼得见对方如此固执,没有再多说什么,他在想如果台积电的衰败开始是因为工程师的出走,这是一件好事,而如果台积电的衰败是因为华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那这对他们来说才是不折不扣的悲剧。
和稳定性相比,运营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那是高层斗争,不是针对工程师那么简单,他某种意义上是站队失败。
他们只是暂时无法离开,厄休拉能够阻止他们加入中芯,但是无法阻止他们加入德州仪器、英特尔。
台积电的董事名单里有各路欧美资本的外国面孔,因此它代表的是全球利益,而不是4v利益。
彼得不在乎,在他看来台积电的要义就是盈利、分红、维持股价上涨,下面工程师的死活?这不重要。
对他们而言,搬到联邦去除了运营成本将上升,再无别的坏处,稳定性会大幅上升。
要知道zeus之前都只部署在了霓虹,这玩意的性质和在高丽引起剧烈反应的那设备,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后有一部分选择跳槽去联电、耀华、华邦电这些本岛的半导体企业。
彼得困惑道:“是吗?梁的事情怎么和你说的不同呢?”
陈元光看到新闻后,心想还是得出点力,给华国加一点胜算。
除了4v本土资本外,其他资本老早就想把台积电给搬走了。
秦永沛内心苦闷,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不尊重工程师、带有强迫性质的做法压根不符合台积电的传统,“厄休拉的行为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
我们哪怕在和三星、英特尔竞争的年代,我们都不会这么对待工程师。”
但要想取得最终胜利,还是得入关,不入关终究是边患。
当然对于志在追赶的华国来说,他们可以呆在这套建好的规则里尽可能给自己牟利,甚至把老大的税给截流一部分。
这有点类似明末藩镇靠着明朝治理体系养自己的私军一样。
名为zeus的民用设备以往是不可能出售给4v的,4v求购了非常多次,之前都没有通过,这次却顺利通过了,而且是全票通过。
联邦出口这玩意已经很奇怪了,更奇怪的是华国方面居然只是口头上喷了两句,喷的力度非常轻,就没有其他动作了。
他指的是梁孟松被台积电追着咬一事。
他带来的是暂时的稳定,摧毁的是台积电优待工程师的传统文化。
彼得在几次高管会议上,感受到了秦永沛和厄休拉之间的矛盾,因此他来做说客来了,试图缓和二人的关系。
你知道在台积电,这种失败很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