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那是人吗?
……
再说了,咱们大部分资产都在老家的堡坞里呢!
管他鞑子吃不吃的饱,只要不抢咱家就成!
五月二日。(阳历1644年6月7日。)
多尔衮逼近京师。
而京师的数千官吏,却出城三十里相迎接。
沿途黄土垫道,伞盖林立,御撵当先,好一派煌煌盛世的模样。
然而!
当士绅们到了跟前,这才看到,那多尔衮,身着黄袍,竟然端坐在马背上,正一脸嘲讽的看着他们。
遍目所及,哪来的太子车驾?
甚至,就连一边侍立的平西伯吴三桂,也剃光了脑袋,满头半指长青乎乎的发茬中,只留下两根老鼠尾巴一般的发辫。
许是吴三桂也觉得难看,于是给两条小辫子挽了一个发髻……
甚至,就连汉人一贯的蓄须,都给剃光了,只在上唇两边,留下了七八根一厘长的短须。
甚是丑陋!
尼玛,倭寇的发饰,都比这好看!
人群里,有人见机不妙,借助遍地愕然的士绅遮挡自己,弯着腰,悄悄的从人群里逃走了。
更多的的人,却是一脸惊愕,难以置信的看着面前的这一幕。
见到众多士绅竟然不跪,多尔衮的脸色阴郁的快要滴出水来。
“咳咳!”
他一声轻咳,惊醒了吴
。三桂。
吴三桂急忙弯腰迭肚,先给多尔衮行了跪拜礼,这才转身。
他颐指气使的在人群面前站定:
“诸位,大清摄政王当面,诸位还不跪拜!”
此时,大顺的“乱命”早已被京官们“拨乱反正”。
这些前明大臣们,投降李自成后,被打乱了官职,此时,又“自动”恢复了明廷时候的地位。
站在人群前方的,是阁部大臣,站在二排的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等手握重权之人。
这些人,都是大明的“重臣!”
然而,吴三桂一声大喝,众人竟然齐齐下跪,齐声称罪:
“罪臣等参见摄政王殿下!”
多尔衮满脸冷笑。
这一幕,他早就预料到了!
能够跟他们交换利益的,岂会是宁死不屈之人?
说个不好听的,连敌人的钱都收了,难道还指望他们给大明效忠吗?
多尔衮上了御撵,在数千官僚的拱卫下,直奔京师而去。
待多尔衮进了城之后,皇宫的大火,还在燃烧。
多尔衮在没有起火的武英殿升了座。
数千京官济济一堂。
此时,京官再也不提立明太子的事情了,他们整齐划一的做出了历史上最荒唐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