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知县亲自带着衙
。役,上了五龙洲,挖出了被泥沙掩埋的原专项用地”学宫庄窠田”的石碑。
然后当即行文襄阳王府,要王府前来应对这场官司。
而此时,正是第三代襄阳王刚刚死亡,朝堂上,文官们一起发力,卡住了弘治册封新任襄阳王的圣旨。
王府上下,那是既悲伤老主人的离去,又忧愁政治上的巨大危机。
于是,这件事以——襄王府明明有官方划分的藩地文书,却最终败了诉。
五龙洲这一块产出丰富的江中沙洲岛屿,就这样被文人硬生生抢了回去。
这件事官员们做的严丝合缝,不知最后以什么为威胁……
反正一年后的弘治四年,第四代襄阳王终于得到了皇帝册封,而襄阳王府的藩田,却少了一大半……
其中,就包括五龙洲这三座十数万亩的大沙洲!
襄阳王府四代主人,尝到了文人的铁拳——屈服了。
虽然这件事在官场上,就此终结,画上了句号,谁也不追究谁的过错。
然而,民间百姓却清清楚楚的知道因果。
于是,原本的五龙洲,就被百姓们唤作王府洲。
王府洲——王府所有之洲!
这个名,一直流传到了后世。
(最后睡进诸葛草庐的朱见淑,也没落了好,张献忠占据襄阳的时候,又给他刨了出来。反正历史书是这么记载的,至于是不是张献忠债多不愁、虱多不痒,那就见仁见智了……)
……
要知道在没有肥料的时代,水浇地,就是产量的保证。
似五龙洲这样的江中沙洲,产出每亩地高达五六百斤,足足是旱地的五六倍!
(生物书上水植番茄的试验,应该还有人记得吧?)
而王府洲,这个名字,却为当地一个王姓豪绅提供了便利,于是,五龙洲落入了王姓豪绅之手。caso
就这样,白顶着藩王巧取豪夺的名头,最终土地却落入了豪绅口中……
当然襄阳王的这个遭遇,不是个例,各地县志中这种事很常见。
将藩王顶在头上,为自家谋
。取好处,几乎是每个大佬的必备操作。
不得不说,朱家人是真的猪,这都能被骂了几百年……
……
中岛上。
朱由检亲手拿过了一柄燧发枪,一顿鼓捣就给上了膛,动作娴熟的让人心疼。
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头,见到皇帝端枪瞄准,只剩下一声叹息。
“嘭!”